第87章 保全(1 / 4)

正如范文程之前所料,所谓什么疑兵之策,在李定国这种天下宿将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当知道对方使者是想说服自己延缓进兵之时,李定国就作出判断,在天津方面的必定是清军疑兵。

既然有此判断,明军便毫不迟疑,全军压上,也不再等中路军北渡,或是王愬所部策应了,直接拔营北上,直至天津!

还分出全军几乎所有的近万骑兵,直接走雄县,往居庸关方向穿插而去。

这是打算直接抢在满清之前,握住居庸关这个咽喉要道。

按理来说,即便是骑兵,可北京距离居庸关也要近得多。

但奈何,当初多尔衮入关以后,将八旗编制中的军民部落,大都也迁入关内。

八旗制度军民一体,有些类似于唐初府兵、明初卫所,故而大军入关以后,又大肆跑马圈地,也就意味着大部分满洲户口此时也在北京周边。

林林总总,大计有二三十万之数,却是不大可能马上出关。

对此,当得知离间之策事败后,清廷上下顿时陷入空前惶恐当中,一如当年崇祯十七年时,李自成打到居庸关外时,崇祯君臣的心境。

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各寻出路。

有的主张直接不管其他八旗丁口了,只带着两黄旗,和一众宗室,迅速出关,断尾求生。

也不乏胆子硬的,觉得可以先趁明军初至,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一次,将其牵制在外,为撤离争取时间。

当然,亦不乏期待南面掘河之策奏效的......

-------------------------------------

天津三卫,即天津左、右、中三卫合称,是北京东面门户,亦是重要的北方海防关口。

崇祯十二年,为了防御满洲势力侵犯,在天津城周围建造了七座炮台,故而,虽说之前那般声势,只是清军为了延迟李定国的疑兵,但天津并非毫无防备军力。

而明军由于急于行军北上,队伍之后,却是没有带上炮营的重炮。

但并非意味着李定国就没有火炮可用了,因为就在同时,自锦州壶芦岛方面的海军炮舰,就已经越过渤海湾,驶入天津卫外的大沽口。

这个路线,倒是和后世第二次**战争,英军舰队一致。

城中守将,正是当初让突袭北京城外的王愬碰过的钉子,眼下已经被提拔为镶黄旗步军营统领的苏克萨哈。

以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