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小将(1 / 4)

但刘文秀冷眼旁观的心情很快就下去了,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实在是超乎了他的意料。

北岭之上,随着两军箭矢交锋后,逐渐在半山接战,明军攻山的基本上也都是精锐,全部着甲,按照队哨,列为五到二十人的小队,刀矛混杂。

而清军方面,毕竟被耗了十多日,军士疲乏,很快就有些支应不住。

阮进亲自领数百甲士,于阵后督战,并令三百善射士,于阵后策援前方作战的将士。

但就在明军先锋一度冲上山头,距离那岳乐帅旗不过百步的时候,两侧山林,却是忽得涌来数百八旗甲士,将冲锋势头顶了回去!

这些八旗兵卒,全部身着双重甲胄,后队挽弓,前队擎刀,尤为彪悍善战,无惧生死,分为左右两队,对半山腰上的明军截杀。

自不必提,这些八旗甲士便是镶白旗重建后特有的,索伦营佐领,索伦各族丁口十分有限,直到康熙年间,也就几千人马,此时撑死也就能动员出两千多人来,隶属镶白旗十个佐领。

不过在之前漫长的攻防战中,损失惨重,眼下只剩五个残缺的佐领,不过六百人而已。

阮进见状,咬牙率督战甲士,冲上前去,将渐有溃散的士卒重新逼回战场,同时命下方士卒放铳,先把对方压制一头再说。

在一比一的情况下,明军士卒几乎不是这些彪悍的八旗甲士对手,而攻山时,队伍被迫列成散队,又无法发挥明军纪律严明的优势。

只是在阮进的严令,和后方火力输出下,才勉强维持战线。

刘文秀在远处看得真切,倒是有些理解后军为啥顿兵于此长达十余日了。

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当年桂北之战,明军在尧山山地与孔有德、尼堪优势兵力周旋,不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难道那个时候的明军比清军强多少了?

乃至于后世,清初活跃十几年的夔东十三家,硬生生撑到了康熙初年,也是占了类似的便宜。

优势地形,外加精锐步卒,不可能只有明军会,人家清军就全都是**。

这种情况下,除了大兵围困,慢慢消耗,而后一举歼灭,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不过好在,眼下看情况,战斗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想到此处,刘文秀转首对张名振道

“不如让随我而来的左军士卒上前一试?”

张名振脸色颇黑,这话未免有些侮辱人,什么叫让你左军士卒一试?合着这山下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