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国士报之(1 / 4)

襄阳城的城墙,虽然看起来骇人,但归根到底,也和整个东亚的城防建筑模式相同,内核墙体使用夯土加竹篾反复锤击夯实,外层加砌多层青砖条石,以三合土、糯米汁浇筑,部分关键部位,还会有用铁汁融化后浇筑的(如南京城墙)。

具体的防御性能,主要看外层能包上几层砖。

如襄阳这种雄城,城墙外围反复包砌数层,一般的投石机,或是火炮很难伤其分毫,当初蒙元大军围攻襄阳,使用了大量回回炮(配重式投石机),也没有能够破坏襄阳城墙。

更何况明代以后,襄阳城又经过多次扩建和加强。

故而,即使以重炮之威,想要一两日内打开突破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过和沐显忠也做好了长久作战的准备。

在炮营之后,所携带的弹药辎重,数量颇大,随军除却光复中军、前军的十六师人马以外,还有正在武昌的外使宰相堵胤锡,从湖广征发的三万民夫组成的巨大后勤队伍。

春耕开始以后,各个战场所能使用的支前民夫数量大为减少,中路战场只被分配了四万人的份额,其中三万都用在了襄阳方向,可见堵胤锡和李过也是孤注一掷了。

尤其是重炮营的补给,仅炮弹,就是几十斤重的大铁疙瘩,平均每门炮配属五十发,就需要近两千匹骡马和三千民夫来进行转运。

并且重炮发射准备周期长,相较于一般中型野炮,每个时辰十五发到二十发的射速,重炮每个时辰能发射五发就相当厉害了,一般为了炮管寿命考虑,都控制在四发以内。

用了两刻多钟,每门炮旁,十来个军士官佐奋力伺候好大家伙后,在后方沐显忠的统一命令下,点燃击发火绳。

“咻......”

由于弹丸重量巨大,初速也不比野炮,看起来如同飞跃的羽毛球般,带着火热温度,在空中划出弧线。

“放炮,快!”

襄阳城墙上,仅剩的几十个清军炮位,也在身后将佐的勒令之下,点燃发炮,但那迸射的火光,在对面铺天盖地的霹雳雷霆映衬下,实在是微不足道,卑弱可怜。

“咔嚓!”

一枚重型弹丸,越过二百多丈距离,刚好冲到襄阳城角的城楼前,直接把城楼支柱撞断,砖石瓦砾飞射出数丈远,把周围五六名军士砸伤。

而失去了支柱的城楼,则在“吱呀”声中缓缓倾斜倒塌,横梁、砖瓦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将还来不及反应的二十多名清兵活埋在下面,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