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符离桥之战(中)(1 / 5)

霍湅在八年前,还只是浙江台州府里的一个把总而已,身份低微。

但在这乱世之中,最不缺的,便是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初张煌言只身东逃,投奔鲁王朱以海,在半路招揽了霍湅,于是二人在地方上凭借士绅支持,笼络了四五百号壮丁,前往舟山。

至此,霍湅就成了张煌言嫡系,而后张煌言跟随张名振转战多年,霍湅也水涨船高,光复后军改编以后,更是一跃到了总兵之位。

在后军诸部中,霍湅与阮进、刘孔昭并称,是最为精锐的三部。

这三人,也各自代表后军复杂的来源,霍湅是张煌言培养的嫡系,阮进是张名振的手下,刘孔昭是勋贵士绅出身。

好在经过多年磨合,以及上面温水煮青蛙的逐渐增强控制,这些不同出身的壁垒,还不至于像历史上那般破坏团结。

此时,他正领着所部大军,越过宿州城,往符离桥方向推进。

“锃锃”

自从有了骑兵以后,明军行军时也大胆了许多,不用再担心对手的铁骑锋锐突然威胁侧翼,步卒列阵在中,骑兵则巡游两侧。

“报!马营已发现清虏动向,桥北清兵计在五万上下,看旗号,应是伪清谦郡王岳乐领兵。”

侦骑来报,霍湅颔首,岳乐是东路清军副帅,这次亲自来战,看样子清军也是动了血本。

“刘孔昭到哪了?”

“刘总兵已至符离桥东侧。”

“好,传令马营,准备侧击赵良栋部!”

-------------------------------------

数里开外,刘孔昭目光冷然,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明军四师马营,合计四千余骑,脱离本部,如离弦利箭,向已经抵达符离桥前的赵良栋飞驰而去。

烟尘动地,滚滚压迫而来,这些骑兵建立的时间不长,也就才一两年而已,但却不算稚嫩。

因为朱由榔早在光烈元年,建立教导师之时,就在营中建立的骑兵科,后来兵学苑建立后,骑兵科学员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正在漠南草原横行的王愬就是第一批学员。

这带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当打通川陕,明军终于可以获得大量战马补充时,虽然骑兵训练也是难事,但却不缺乏基层骑兵军官。

因为数年以来,骑兵科已经培养出超过千名合格的基层骑兵军官,再加上吴军残部、顺军残部,大同残军的骑兵军官混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