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节节胜利(1 / 4)

此番朱由榔御驾亲征,不同于以往,主要还是在前线后方窝着。

随行有御前兵卫司的三千多人马,外加光复中军抽调的一个精锐营负责护卫工作。

七部、都察院、理藩院等部门,都派有官员随行。

海州方面明军失利后,剩下的海军残部三千多人收缩到海州城中,凭借舰炮对岸火力,暂时守住了城池,也算坏消息里的好消息了。

对于这样的全面战争而言,双方将帅在一线的定夺反而没那么重要,关键还是人力物力的比拼。

而在这个层面上,明廷方面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浙直总督陈邦彦、湖广总督堵胤锡、川陕总督文安之,先后征发民夫超过五十万人,参与前线补给。

其中东线的压力最小,毕竟有许多现成的水系可以进行转运,但中路和西路明军就没这么简单了。

中路先后调用湖广民夫十七万,西路调用民夫二十万。

尤其是西面的川陕,本来户口就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出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不懂什么国家、民族大义,他们只知道,被朝廷征调当民夫,又要吃苦卖力,说不得还有生命危险。

这年头即使是农闲时节,壮劳力也是家庭的支柱,如此大规模的征调,这毫无疑问是对川陕本就薄弱的经济,加以严重考验。

可不征调也没办法,从川陕往潼关以东运粮,途中地形复杂,需要大量人手。

文安之的工作压力极大。

好在此时的明廷最大优势,就是经济宽裕。

针对参与征调的支前民夫,予以减税补贴,按照每天五升的量,二十天为一石。

按照这个数量,一户普通人家,支前三个月,基本上就能免除一年税务。

当然,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比如,对于士绅家庭,怎么办?

原本这些人是不用服徭役的,但朱由榔将免役待遇折合成了银两发放补贴,所以从法理上来说,他们也有服徭役的义务。

可这些人当然是不愿意的,宁愿花钱请别人帮自己服徭役,这在律法上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朱由榔当然不愿意如此放过。

命陈子壮等人新修订了规定,如果不愿服徭役的也可以,但必须要拿出征调补贴的三倍,作为补偿交给当地府衙。

这条律法,只针对名下个人田亩超过一百亩,或身有功名者。

算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