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议和(上)(1 / 4)

九月末,南方各省的秋闱乡试刚刚结束。

光烈六年的乡试比以往又有了新的改变。

在传统的八股之外,开设了一个新的科目,“新学科”。

参加考试的秀才,可以选择是考经义还是新学。

新学与经义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完全不考八股,而是将四书五经的内容浓缩成十道问答题,称为“文言”。

而且占比很低,只有全部科目的五分之一,其余四科分别是策论,格物,数学,历史。

从科目安排上就能看出,这些内容和正在快速普及的小学教育科目基本相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些科目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就是小学课本的加强版而已。

由于第一批小学学生已经毕业,在浙直、江西等地,已经有第一批中学开设了。

乡试当中的新学考试水平,都是基于这些中学教科书开设的。

当然,并非照抄,而是在难度上有所加深拓宽,否则随便找一个读过中学的学生都能考过,那就丢失掉选拔意义了。

朱由榔提出的原则是,内容普及,难度加深。

这有点像后世高考的出题标准,大概就是内容不能超脱教科书,但在难度上却要具有选拔效果。

至于教科书,启民书社也下了大功夫,尽可能的降低造价,在小学和中学课本之外,还发行了一批面向社会的科普书籍,在国家支持下,通行标准的四本《文言辑录》、《格物通识》、《历史简纪》、《数学小论》单价一度压到了百文左右。

书社几乎是不赚一分钱的在发行这些书籍。

以至于皇后王芷不得不指示书社,多发行一些通俗小说,来补贴教材和科普书籍的发行,否则书社真得变成亏本买卖,但即使如此,启民书社每年基本上也就能维持收支平衡而已,最多盈利几千两。

不过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

当今年乡试宣布在经义科之外,另开新学科举人,两者并行考试。

广大士人都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事情早在光烈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宣传了,当时各大报纸每天都是吵来吵去的。

经过三年时间,这些新的书籍通过国家支持和超低价迅速普及开来,再加上小学、中学也用这些内容当教材,你就算不科举,想当小学教员,也得学啊。

整个江南都掀起了新学热,不得不说,此时的晚明士人,可能在生活作风上堕落了些,但在思想上的确比较开放,格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