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拔剑(上)(1 / 4)

这两年朱由榔并没有闲着。

首先是度田、币制改革、部门拆分重组所带来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必须解决。

各个新建部门之间需要时间磨合。

还有各地的府县政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

直到光烈六年,在整个江南地区光复三年以后,大明朝廷终于重新恢复了对江南地区在财政、行政上的全部控制。

光烈五年,全国财政收入是折合银币三千一百万元,粮食两千万石,除去各种消耗外,还余留三分之一。

再加上光烈六年秋收以后的积累,这三年以来,大明积攒的家底,已经足够打一场大仗了。

比如北伐。

朱由榔又向枢密使李过询问的军队整编的概况。

按照事前李定国《平戎策》中的规划,整个明军,在陆军上,编制为,光复前、中、左军各八个师,后军七个师,右军最少,只编有四个师。

再加上骑军三个师一万五千骑,以及海军舰队和铁人军。

合计约四十五万人,其中骑兵五万,海军四万。

这个规模意味着,每年光军饷,就超过七百万元。

火炮编制下发到师,全军共有野炮一千三百余门。

火铳装备率达五成,约有二十余万支。

每个师编有三个热冷兵器混编的步兵营,一个缩小版的炮兵营(三十八到四十二门炮),和一个一千骑左右的骑兵营。

而骑兵师则编有三个骑兵营,每营一千六百骑,合计五千骑。

李过表示,全军的扩充和整编计划已经基本完成,随时可以推上前线。

接着就是兵部的工作。

此时的兵部尚书名叫严起恒,是当初崇祯年间的广州知府,算是第一批和瞿式耜一起拥立朱由榔的两广官僚,从龙老臣。

光烈朝后,先后担任户部、兵部侍郎,年前提拔为兵部尚书。

此时的兵部权力已然大不如前,大多数职权都被枢密院、都督府分割,但手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预备役建设。

已经五十岁的严起恒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才被调离了工作繁重的户部,而主持较为清闲些的兵部工作,不过今年以来,兵部的工作量也不算小。

自光烈三年以降,朝廷在各个省份的民兵建设迅速扩充,规模已经接近千万级别,当然,主要是轮训,而且每年只训一个半月,持续三年。

但即使只是这样,也为光复军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