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西疆旧事(1 / 4)

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

虽说孟乔芳主政期间,招揽了数万户流民,在关中地区屯垦,恢复了部分经济秩序。

但经过多年自然灾害和战争摧残,陕西人口十存二三,文安之进驻关中后,第一时间就想先摸清大概人口。

结果完全没啥麻烦的,因为满打满算,整个陕西,包括关中、宁夏、陕北等地,恐怕也就不到两百万。

所以,文安之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用这不到两百万的百姓,养活光复右军和未来要建立的光复骑军。

首先选择,自然就是移民实边。

但现在的问题是,四川人口都不算充盈,哪里有这么多人移民?

还得从江西、湖广、江南等地移民,跨越大半个中国,跟长征差不多。

户部想尽一切办法,表示最多也就能移民三万户,不超过十五万人,就顶天了。

算上这批人口,陕西全境也就两百多万的样子。

文安之也没有其他办法,一方面,增大鼓励关中农业生产的力度,由于距离边境更近,利用易于和青海、内蒙榷场交易的优势,普及牛耕,并且高价收购农户手里余粮。

相较于其他地区,关中百姓的负担明显更重

另一方面,文安之作为川陕总督,让四川每年夏秋两税的粮草,不必在本地常平仓囤积,也无需运往江南,而是尽量运往关中。ωωw.

从川中到关中的道路曲折狭窄,虽然只有几百里,但运输过程却相当麻烦。

四川并不缺粮,由于此时的四川并未遭受到像后世那样大的破坏,在移民实边后,户口逐渐恢复到了五百多万的水平,虽说比万历年间过千万的规模,还是差距巨大,但也足以支撑西北财政了。仅去年秋税,即使垦荒民屯户减税的情况下,还是征收到了九十万石。

文安之在关中带人修建大量粮仓,西北气候干燥,也适宜存储粮食。

所以文安之打算蚂蚁搬家,慢慢从四川盆地,花上两三年时间,在关中存储五十万石以上的粮草,就足够支持未来的北伐战略了,对于陕西而言,更准确来说是东出。

即使如此,也意味着明军不太可能在陕西维持太多军事力量。

枢密院预计,在西线战场,最多只能维持一万五千骑兵,和五万左右的步卒。

临洮府是明廷面对青海河曲地区最主要的交易榷场之一。

理藩院和通贸署、督商署都在此设有下级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