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改组机构(1 / 4)

度田工作初步完成,可见的是,大明的土地和阶级矛盾,在未来几十年内,应该都能得到巨大缓和,毕竟日后拿下北方,被战争和灾荒摧残殆尽的北方各省也能吸纳大量移民,这为朱由榔的改革争取了时间。

教育普及工作,第一阶段五百所学堂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第一批入学少年孩童就超过十万。

川陕局势趋于稳定,文安之进驻西安,已经开始拉拢分化光复右军的姜镶旧部,姜镶自然没什么抵抗力,经过从大同到关中的转战,其中光复右军吸纳了大量山西义军,大大稀释了姜镶控制力。

再说面对朱由榔和朝廷这条大腿,手下将佐们凭啥非得在你姜镶手下吊死?离了朝廷的补给,以姜镶的经营水平和此时陕西的物力,明天就得喝西北风。

似乎所有方面都在欣欣向荣的进展。

但不愉快的事情总会自己找上门来。

“走私?涉案多少?”

朱由榔坐在乾清宫中批示奏章,一本浙江按察使常延龄的奏章全文展开在案桌上,桌前则是分管财政的阁臣堵胤锡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夫之,分次而坐。

在内阁改制后,不仅内阁宰执们权力无二,都察院的职权也今非昔比。

之前瞿式耜就表达过忧虑,君权失去限制,会酿成恶果,内阁权力过大,而没有监督,同样不是好事。

倒不是说担心他们架空皇室,而是如果阁臣滥用权力,胡作非为怎么办?

于是乎,都察院成为了朝廷所有部门中,唯一不受内阁辖制,直达御前的机构,在此之前,只有军队有这个待遇,而且都察院拥有弹劾宰相的权力。

以至于许多人都私下称呼都察院都御史为“监相”,地位并不比宰相差多少。

都察院职权加强以后,各省按察使不再隶属督抚衙门,而是直接受都察院辖制,向都御史做报告。

王夫之解释道

“主要是宁波港和台州两港,市舶司官员勾结浙江沿海几家产绸士绅,在港务衙门隐匿了三十五艘船的过关批文,大概逃脱了三万二千两关税。”

朱由榔有些皱眉,随着光复江南以后,一方面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大量新进官员流入朝廷、官府,问题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涉及财政问题,比如说海贸方面,每年几千万两的流水,怎么可能没有人生想法?

转头向主管财政的堵胤锡问道

“财政方面查清楚了吗?涉及哪些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