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小学(上)(1 / 4)

随着川陕战争的结束,明清之间的碰撞又渐入平息,山西方面义军逐渐向陕西转移,其余留在山西的,也大多分布在吕梁山区地带,陷入和清军进剿军队的拉锯中。

而陕西局势则稳定下来,姜镶占领关中以后,朝廷也不可能把他马上调走,那不是逼他造反吗?

先是温水煮青蛙,让秦佐明部押运一批粮草进入关中,补给姜镶部,而后自然是赖着不走了。

其次,又提拔许多姜镶麾下立有战功的将领。

首先就是王辅臣,姜镶不是任他作参将吗?朱由榔提他当总兵,封伯爵!

原本就不是姜镶嫡系的万练,也被提拔为总兵。

其下还有大量将佐被提拔任用,姜镶都不好反对,否则不是断人前程吗?其他人不说,就王辅臣那种“活吕布”的性子,谁知道会不会来个“义父在上,受孩儿一刀”?

朝廷更是直接使出银弹攻势,四十万两白银运进来,赏赐各部,拉拢人心。

对于建制骑兵的编制,枢密院早有备案。

骑兵计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师级单位的配属骑兵,用于配合步兵作战,计划每师最好有一千骑。

其二,便是作为战略力量的全编制骑兵

在光复五军和海军之外,再设立一支骑军,下辖两到三个骑兵师,每师大约五千骑左右。

新建骑兵部队,以原前军的那两三千骑兵和吴军残部、姜镶部、松潘部合编在一起,再加入新兵稀释后训练整编。

朱由榔加封文安之为川陕总督,总理西北事宜。

如今大明官场当中,都知道这位年纪不小的督抚大臣是一匹黑马了,原本文安之在光烈朝中属于边缘地位,算是诸路督抚中的末流,别说和陈邦彦、张家玉相比,就连王化澄都远远不如。

但经过攻略川陕的实打实成绩证明后,文安之一跃成为主政半壁江山的封疆大吏,与闽粤总督张家玉、浙直总督陈邦彦并列被时人称作“光烈三总督”。

光烈朝中大臣,最高的自然就是五位内阁宰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内阁宰执们也不可能当一辈子宰相,总有换下来的时候。

而内阁之下,还有不少位高权重的大臣,常常被人们戏称为“半相”,如洋务院的张同敞、都察院的王夫之,和外放的“三总督”,吏部尚书朱天麟、礼部尚书王化澄,都是有力竞争对手。

如今文安之强势崛起,倒是让其他人心生紧张起来。

因为朱由榔又将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