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教育普及(1 / 4)

“号外,号外,川陕光复!”

“吴三桂身死,川陕光复!”

南京街头,报童扬起手中最新刊印的报纸,口中大声叫卖。

街旁酒肆茶馆里,不少人都会叫住,买一份看看。

如今的南京士民,已经习惯报纸这新鲜玩意的存在了,尤其是皇室和翰林院主办的《启民报》,朝廷和内阁通过的最新法令,都会在上面告知。

故而很多商贾、士人都非常关注,对于士子而言,现在大明的取士制度变革很大,不是只有科举进士一条出路,哪里又招官吏人手,都是机会。

比如之前市舶司扩建,就扩招了七百多士子,不少秀才、举人乃至于童生,只要能通过考核,也能穿上官袍,吃上皇粮。

而对于商贾而言,朝廷的政策,往往就是商机。

比如前几日刊登的《民屯令》和《民垦令》,就让许多商贾看到了商机,随着移民入川和分田民屯工作的进行,整个长江以南,短时间内,就要多出一两千万的自耕农。

这些新出现的自耕农家庭,大多原本都是佃农、雇工,获得自己的土地后,对于铁制农具的需求肯定也会扩大。

所以大量商贾云集广东、湖广等产铁、冶铁、制铁重镇,投资扩建生产规模,抢占市场。

小农经济看似自给自足,没有资本市场切入的空间,但其实并非没有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手工业品。

历史上,**战争以后,欧洲就是利用工业规模生产对手工业品的压倒优势,切入占领中国市场。

眼下,大明有资本色彩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其一是环广州的珠江口工业区,包括佛山、东莞、香山等地,主要以冶铁、制铁和部分陶瓷工业为主。

其二是湖广至江西、南直沿江地区,长江中段工业区,主要围绕大冶铁矿展开,以军事工业为主,还有部分纺织、被服厂,随着统治中心向南京转移,许多肇庆、佛山周围的军事工厂都逐渐迁移到长江南岸。

广东的工业结构,军事色彩逐渐减退,而民营商业工厂填补空白,走向经济繁荣。

其三就是浙直工业区,以南京、苏州、常州、松江、杭州等传统手工业基地为核心,除了少部分军事工业外,主要以民营轻工业为主。

尤其是纺织业,短短半年多时间,由于朝廷政策的宽松,松江等府的纺织业大为扩张。

酒肆食客们看着报纸倒也没什么太多惊喜,早在前日,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