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伏蛇(1 / 4)

吴三桂被擒后,高得捷和谭洪也想收拢其余溃散士卒,但无济于事,古代军队一旦进入“炸营”式的总崩溃中,平时辛辛苦苦建立的秩序与纪律,就会在瞬间变成乌有。

而且吴三桂再拉,于军中还是有不少亲信的,很快,吴三桂的亲信,张国柱,夏国相就已经反映了过来。

二人亦是吴三桂麾下总兵,但由于出身辽东,和满清渊源颇深,自然不会轻易反正,迅速派出人手弹压局势。

混乱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一片喧嚣嘈杂之后,整个剑山脚下的数里连营,竟是只剩下万余人马,其余大多溃散和在混战中伤亡。M.

擒住了吴三桂后,吴军剩下的诸多将领瞬时分成了三派。

这也是吴三桂治军留下的恶果,也许是由于对自己上位手段的认识,吴三桂平常非常重视对手下将领的权力制衡,除了他这个平西王、大将军外,往下一级便只有总兵,而且是统共八个总兵。

还有几个副将亦是独立领兵,这一方面是为了制衡兵权,另一方面也是吴三桂对军队控制力不够的体现。

吴军并非全部都是山海关旧部,其中如高得捷、谭洪这种出身其他九边军将,或是明军降将大有人在。

于是乎,吴三桂一旦被拿下,十几号将领顿时群龙无首。

高得捷、谭洪二人自然是绑了吴三桂,想逼众人就范,投降明军。

而吴三桂的铁杆,如张国柱、夏国相,则要求先释放吴三桂人身自由,而后再商谈投降问题,还有一个吴三桂亲信胡国柱,被派往西北方向探路去了,还没回来。

其余半数军将则大多持中立态度,冷眼看待双方对峙。

吴军陷入了内部危机,可明军可没有闲着。

高一功和刘文秀认为时机已到,吴军顿兵雄关已有数日,军心必然涣散,便勒令各部开始缩紧包围圈,层层推进。

至于剑阁之上的狄才良他们和利州卫清军,则处于懵逼状态中。

原本随着吴三桂攻势的变本加厉,剑阁守军压力越来越大,见高得捷、谭洪大张旗鼓,以为又是一场恶战,没想到却是吴军自己先打起来了。

在山上也搞不清楚是啥形势,只知道吴军两万多号人轰然混战一片,喊杀一片,逃亡一片,而后就不再攻山了。

挺吴派和反正派的对峙持续了一天一夜,双方分别以剑州县城外的集镇为界,分东西驻营,其余隔岸观火的军将和数千人马也不跑路,毕竟明军的包围已经完成,往哪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