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关宁军(1 / 4)

滚滚嘉陵江下,这个后世被称为南充的地方,是出入四川的要塞重地,当年汉末三国时,张飞便驻守此处。

亦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前线基地,姜维、邓艾都身死此处

西面杨展、白文选部抵近小潼河岸边渡河,四千松潘轻骑跟随运动。

南面秦佐明、王光兴、袁宗第已经抵达阆中城南面的和溪关。

面对明军步步为营的封锁,吴三桂最先动作,先命五千步卒抢占南津关、铁山关,而后让人把住后方退路苍溪县,最后才让骑兵主力出城寻找战机。

阆中地区地形比较奇特,这里夹在巴山山脉和剑门山脉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山谷地带,故而关口众多,易守难攻。

当年在汉末三国时期,张飞带着万余士卒,在此击败了张郃的三万大军,地势险要,也是重要原因。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过去难以逾越的障碍,现在看来,却没有那么艰险了。

比如,在对方有大口径火炮的情况下。

当数日之后,两个炮营一百多门火炮抵达前线,原本看似固若金汤阆中四周防线就显得脆弱起来。

“通通通通......”

上百门火炮集火射击和溪关第二日,关内守军就忍受不住,企图出城夜袭,但被早有准备的明军粉碎。

第三日面临越加猛烈的炮火和摇摇欲坠的城墙,清军选择主动丢弃。

甚至连反击的炮火都没有,和陕西状况类似,这些内陆地区在明代久乏战争,军备缺乏,明末后又被多方势力反复搜刮,哪里还有什么城防火炮?

面对明军摧枯拉朽的大炮攻势,只能被动挨打。

占领已经被炮弹撕扯得残破不堪的和溪关,明军进一步将对方战略空间压缩,逼迫清军出来决战,或者只能龟缩阆中等着围城。

豪格当然不愿意就这般等死,想利用骑兵,击破明军侧后,但明军一方面利用嘉陵江进行补给,另一方面层层推进,放缓脚步,不给对方可趁之机。

最后还是吴三桂先动手,八千步骑混杂的辽东军和杨展部正面相碰。

相比于之前的四川绿营,吴三桂的部队要精锐的多,确切地说,吴三桂的核心人马,就是当年的蓟镇边军,当然还包括部分曾经是明廷倚仗的关宁骑兵和辽东骑兵。

明末的蓟镇辽东军事集团,究其本质,其实就是军阀,所谓“关宁铁骑”说起来的确精锐,但也就是当年袁崇焕令“辽人守辽土”后崛起的辽东本地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