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殿试(1 / 4)

“号外号外!川东开战,王师收复重庆!”

“号外号外!山西义军突围,清虏兵锋受挫!”

南京繁荣坊市的街头巷尾,一些十来岁的孩童捧着报纸,在街头叫喊贩卖。

雇佣报童这事,最早是启民书社开始干的,这年头老百姓生活艰难,即使是南京城内,也有不少流民、乞丐,以现在的社会条件,还不可能建设社会福利体系,所以,能给这些孩子提供一份并不繁重,同时能够补贴家用的工作总是件好事。

随后很多其他民办出版社也纷纷效仿,过去卖报这种工作,如果交给成年人,又显得报酬太低,毕竟一份报纸也没多少利润,交给这些半大孩子正合适。

裕民坊的街道旁,许多酒楼食肆林立,嘈杂声中,一家酒楼里,两个正在用餐的商人朝着外面的报童大声招呼,买了两份。

原本一般这种酒肆里,店家都会专门准备许多当下流行的报刊,比如《启民报》、《宁报》、《江东报》之类。

不过这家酒楼也许是疏忽,还没进最新一期,客人便从报童手上买来。

月前,应天府衙通过报纸和告示通知,要求所有城中商户,向上元、江宁两县县衙登记信息。

南京商业繁华,城中各种经营行当的商户不下千数,一开始众多掌柜、老板还担心这是朝廷又要开征新税摊牌,拿他们开涮。

别看明代官方规定的商税很低,不过三十分之一,那只是明面上的正税而已,除此之外,地方府县、各级衙门还有想方设法弄出的各种“摊派”。M.

在南京这一亩三分地上,盘剥最厉害的倒不是文官,而是太监,围绕着摊派的斗争,尤其在明末,可谓愈演愈烈。

朱由榔光复南京后,说实话,来自肇庆的一班人马还是第一次治理如此庞大的城市。

被调任为应天府尹,也就是首都市长的,是之前在湖广战场立下殊勋,原武昌知府连城璧。

他一开始先是让一切照旧,所有条例、制度先恢复到崇祯年间的水准,清廷新开的摊派废止。

等市井经济基本恢复到崇祯初年的水准后,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改变。

首先就是来自上面的支持,内阁和宫里双重命令,在京众多衙门,无论你级别多高,都不得干预应天府的行政权力。这是针对以前许多打着南京六部等等各个部门招牌,逃税漏税,或是自行设卡搞摊派的乱象。

一经查处,无论你是哪个部门的,洗干净脖子等着去菜市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