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重庆(1 / 4)

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治巴县

满清四川总督李国英面色阴沉,心中越发绝望。

李国英虽然也姓李,但跟八旗汉军当中的那个李氏家族没关系,他原本是左良玉部下,后来跟随左梦庚降清,在清廷之前和张献忠的战争,以及后来陆续平定四川各府县中立下大功,先是被提为四川巡抚,后来又加授四川总督。

成为了清军在四川除豪格、吴三桂外的第三号人物。

奉命领三万绿营和两千八旗汉军东进重庆,打算先坚守住这个巴蜀重镇。

但他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个任务有多么艰巨。

如果说,之前的明军和清军之间,还没有武器装备上的本质差别,那从这次战役开始,两者之间,在装备上的鸿沟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其背后可以看到工业规模的落差。

从川东顺流而下,直往重庆的,除了数万大军外,还有五十四门火炮。

经过快两年的不断生产,武备局对于新式野炮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当纯熟,并且还在不同批次间做出许多改进。

比如,之前东征时,许多将领就反映,新式野炮方便是方便,但不适合攻坚,还需要一些大口径攻城炮,用来对付城池。

于是乎,这川东前线的一个炮营五十四门火炮中,就有一个重炮哨十八门攻城重炮。

按照武备局标准,都是十八斤(弹丸重量)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其中四门甚至达到二十二斤,相当于同时期的欧洲三十二磅炮。

为了运输这十八门重炮及其弹药,枢密院专门给炮营多批了四百匹滇马和驴骡,纵使如此,也极大拖累了炮营行军速度,好在只要运入川东,从夔州可以顺流而下,直接走水路运输到重庆府。

于是乎,就出现了让李国英逐渐绝望的这一幕。

明军水陆并进,顺长江而下,云阳、万县、忠州、酆都,要么不战而降,要么便摆开架势,用大炮轰城。

要知道,明军镇守辽东和满清入关时引以为依仗,视之为神器的所谓红夷大炮,普遍威力也就是十二磅炮的水平,少量稍大一些的,也没有超过二十四磅。

而明军这次带来的,可是三十二磅级别的庞然大物,光炮弹就得两个人才能抬进炮口,需要八匹马骡来拉动。

面对四川内陆地区主要以夯土为主的县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M.

一阵硝烟和轰鸣之后,地动山摇,不到两个时辰,便能轰塌城墙,失去了城防依仗的绿营士卒自然被吓得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