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度田(1 / 3)

南京城,裕民坊外的酒肆里,现在那《皇明忠烈传》的故事只在启民报上连载,各个酒楼食肆里,除了将《忠烈传》的故事外,也会让人在大堂里朗声念报纸的其他部分,类似于新闻播报了。

比如那民间奇闻,讲些什么倭国、马来亚、苏门答那的见闻,就挺有意思,老百姓也很喜欢听这些奇闻异事。

这一日,许是找不到念的了,那被酒肆雇来专门念报纸的先生却是读起了“百家争鸣”的文章。

下面食客立马就皱起眉来

“念着文酸玩意作甚?可还有故事没?”

那先生却是一时没啥内容,便解释道

“也不能怎么说啊,这次朝廷里的老爷们可是吵作一团,是大事嘞,要不我给你们讲讲?”

于是就用起白话,将文章里的意思大致概括了一下,其中深奥的自然直接略过。

老百姓天然对于**八卦还是感兴趣的,只是过去他们也没有渠道了解罢了。有一名行商的食客听完后,当即拍案道

“什么**清流!不就是逃税嘛,还说得光明正大!”

随后马上就有人附和

“就是,**敛财还有理啦?要说还是天子圣明,这种人,就该杀!”

“我看这什么**姓吴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替**说好话。”

“这姓吴的狗儿叫啥来着?”

“吴伟业,听说人家是东林的相公呢,中了进士的,那得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啊,可轻易说不得。”

“直娘球的文曲星!当年开城投降的不就是这些什么劳什子文曲星、武曲星,有甚了不起的?真要神仙下凡,还用得着贪污?”

老百姓看不懂什么义利之争,但他们朴素的道德情感至少懂得,**就是**,谁替**说好话,那他也是**。

随着时间推移,报纸上论战愈加猛烈的同时,朝堂内也风云激荡,新任礼部主事黄毓祺上书,认为朝廷“刑纪过猛”,就算要追查逃税、贪污问题,也不该如此激进,否则靠光复江南而积攒起来的士民之心,会因此而受挫。

但民心究竟如何,却是很快给了众人答案。

光烈三年二月二十八,此时从朝堂到文坛上的争辩,已经蔓延至民间,一帮子不知哪来的江湖好汉,听闻吴伟业替**辩护,竟是带人去堵了人家门口,差点放火,好在衙役兵丁及时赶到,并未酿出后果。

但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