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南北(上)(1 / 3)

明光烈二年,同时也是清顺治五年。

时间进入腊月,整个北方都被银装素裹铺饰起来,纷飞鹅毛雪花将原本热闹的北京城变得单调起来,寒风凛凛下,唯有几个拉煤的工人在街头叫卖。

这种沉重的窒息感不仅仅是天气带来的,还有南面逐渐传来,风云诡谲的新消息。

最里面的满城当中,一场空前剧烈激荡的**风波正在积蓄酝酿。

短短两三月的时间里,先是南昌、九江先后失守,而后又是军山湖大败,镶白旗全军覆没,豫亲王多铎身死,接着江西全境陷落,明军直驱江南。

紧接着又传来南京失陷,江北安庆、合肥、扬州重镇先后丢失,谭泰身死,博洛被擒。

长江以南,尽数易帜。

此时的中国早已不同于隋唐、两宋之时,随着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就成为了关内最核心的统治基石,丢失了这块财税、人口重地输血,原本处于上升期阶段的清王朝一下子就变成了高位截瘫病人。

更重要的是,自入关以来,清军凭借一场场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胜利,所缔造的军事强权,彻底崩塌了。

如果说潮惠之战时,无论满汉,所有人心中依旧保持着那种自信与恐惧,桂北一役后,抗清势力获得希望,清廷开始正视对手。

那么江南的丢失,则彻底把双方拉到了平等位置上,更确切地说,明廷方面恐怕更占优势,眼下哪怕能够划江而治,对于清廷而言,都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怕只怕人家养精蓄锐几年后,要学刘裕、朱元璋那样直捣黄龙。

但在军国大事的颓败之下,更为令人紧张的,还有随之而来的严重**后果。

当年皇太极暴毙,众人推福临继位时,多尔衮其实还没有掌握摄政大权,至少济尔哈朗还有一直不太管事的代善,对于满清朝内影响力都不弱于他,甚至豪格,也有分庭抗礼的底气。

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还得是带领清军入关的决策,因为这一决策可谓千载难逢,恰到时机,当时吴三桂的守军已经被李自成诸部打到快崩溃,多尔衮亲率八旗几乎所有精锐,果断孤注一掷,一日夜行军二百里,从农民军侧后突袭,逆转战局。

可以说,多尔衮替满清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如果他稍稍迟钝一两天,满清想要入主中原,都不会这么简单。

故而,入关之后,多尔衮声势无以复加,再加上关内劫掠的财富、圈占的土地、掠夺的人口也足以让他收服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