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万人敌(1 / 4)

三千骑兵以锋锐状从清军绿营步军阵列背后斜插过去,比起八旗兵**弓马骑射,他们则是掏出了马鞍下的短火铳,朝着阵列开火。

“砰砰砰......”

炒豆般铳声纷纷响起,前排射完迅速往外移动,这种短火铳是武备局专门给骑兵部队设计的,比手铳长,却又比步兵制式火铳短,大约不足三尺的样子,十分方便。

紧接着又是一波掌雷飞掷进去,相较于步兵对阵时的掌雷投掷,骑兵机动能力强,更加灵活,往往能够出其不意。

“轰隆”

炸响一片,待对方步兵陷入混乱当中,李定国率先拔出马刀,带着骑兵冲了进去。

这种宽背薄刃的武器相当锋利,为了制造这玩意,武备局可是想了不少办法。

因为这东西不同于一般步兵所用佩刀,他并非普通铁制兵器,而是全钢刃。

以眼下技术条件,武备局只得利用水力锻锤反复捶打锻钢,往往要好几百次,才能制作一把成功的全钢马刀。

刀刃线条流畅,刀柄一侧略向刀刃方向弯曲,方便掌握,朱由榔偶然有了兴致,将自己印象中的马刀形态告知了宋应星,宋应星很快就注意到了这玩意的优势所在,研究修改之下,设计出这一款钢刃新式马刀。M.

其实马刀这种武器并不稀奇,这年头也有,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个年头的骑兵马刀比较笨重,远不如近现代时那种薄刃锋利的状态,事实上朱由榔的奇思妙想如果告诉其他工匠,恐怕只会被觉得异想天开,因为材料条件不允许。

可惜宋应星是什么人啊?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其人结合之前突破的水力锻锤技术和为了铸炮所突破的一些冶炼技术,很快就找到了可行性,虽然成本颇高,但也硬是给造出来了。

锐利刀锋在骑兵奔驰时成吨的冲击力,轻轻一带就能把一个人的臂膀卸下来!

清军着甲率很高,但那说的是八旗,就绿营而言,就算有甲胄的,大多也就是当初投降清廷的明军,尤其是多尔衮还强征青壮扩军之后,着甲率又飞速下降,恐怕不到两成,而且其中大部分都不是重甲,而是混杂了不少棉甲、皮甲等。

绿营的棉甲可没有镶有甲片,面对火铳时,或许还有一点抵御能力,但若是锋利马刀,实在是形同虚设。

于是乎,李定国带着一众骑兵结成密集墙状队列,朝清军步卒冲去,作为一个军事天才,当他看到这种新式马刀的第一眼,就知道该如何安排阵型才能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