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拔寨(下)(1 / 3)

“阵锋上前!刀牌手跟上!”

山下,振字营三千将士开始列队,披甲的阵锋除了在野战时站在最前排外,同时也是攻城的先锋。M.

甲片碰撞出“锃锃”的金属声,这些甲胄的甲片都是武备局用水力锻锤反复捶打制作而出,自从广泛使用水力车床和分工制度后,武备局生产效率大为提升,每天一个完整的工组(含水力锻锤、打磨、串联等,约十几人,相当于生产线)能生产一副铁甲,这已经不是小数字了,整个武备局这样的甲胄工组有上百个,每月就是三四千副铁甲。

工业的力量,如此让人着迷。

“炮火准备!”

被抽调跟随而来的一个炮兵哨十八门野战炮开始调整炮位,为首的哨总、哨副用手中各色三角旗指挥着大炮调转。

一刻钟后,随着一阵密集的炮响,总攻全面开始。

山腰上的清军营寨才刚刚搭建两三个月,所用材料也不过就是简单木石而已,寨墙约丈余高,哪里能受得了大炮猛轰?

“通通通……”

将近半个时辰的炮火准备,立即就把一面寨墙轰得稀巴烂,垒起来的石块、木柱被横冲直撞的炮弹拆得遍地都是,除了个地基以外,其余都变成了累积在那的废材。

“停!”

“选锋攻寨!”

所谓选锋,就是突击队、敢死队,明朝中后期以后,军队战斗力废弛,再加上军队空额、喝兵血严重,将领们为了在打仗时不至于一点办法都没有,便像养家丁一样,用赏银从普遍拉跨的士卒里挑选敢死队,称为“选锋”。

但在光复军中却不同,朱由榔不敢保证自己军中一定没有喝兵血的事情,归根到底这毕竟还是支封建军队,后世刮民党都没办法的事情,他总不能搞个“三x改编”吧?那不是逼下面将领造反嘛?

所以只能尽量限制杜绝,但事实上军中将领还是习惯将部分军饷克扣出来,用来养一些所谓“选锋”,临战时当敢死队用。

这事实上是一种封建军队的陋习,因为很容易造成军队战斗力涣散,将领盲目依赖自己的亲兵和少部分精锐,却丧失了军队整体建构的健康,很简单的道理,你要是真的需要突击队,就不能像后世的侦察连一样,直接建立一个“突击哨”吗?非得临时拿出额外银饷,把打仗这种系统工程变成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黑帮群殴。

所以后来戚继光训练新军时,就十分摒弃这种拿公饷养私兵,临时组织选锋和人头记功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