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条件成熟(1 / 3)

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吉安府会庐陵县城下,四万多黑压压的难民武装将城外十几里内的区域全部塞满。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江西境内,伴随着满清沉重剥削与摊牌的同时,是致命的春荒,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而言,比起夏季乃至于秋季的水旱灾害,春旱更为可怕。

因为春季是农业种植中青黄不接的季节,这时候往往新的庄稼才刚刚播种,去年秋收的粮食快要耗尽,壮劳力还要忙于春耕,是农民一年中经济最为薄弱之时。

若是寻常年份,老百姓无论如何都会提前储备一部分粮食用于应对春荒,或者找乡中地主士绅借高利贷,也能勉强维持。

但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清廷突然加征的巨额摊派,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常年经营关外,满洲贵族们对于关内小农经济规律认识并不深刻,否则他们不会不知道,自古以来的中原王朝都不会在春季征发赋税、徭役,甚至会尽量避免战争。当然,也许他们意识到了,只是不在乎罢了。

依据往年经验,春旱一般都是发生在北方,南方很少发生,但也许是小冰河期的气候变迁还在逞威风,今年江西、湖广、浙江和南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春旱。

湖广这边还好,光烈元年大修水利的农业运动取得了不错结果,再加上湖广的地理条件本就不错,春旱也不严重,只是官府对一些受灾偏重的县采取援助和减征夏粮政策后,便可基本应对。

相比而言,江西的老百姓就苦不堪言了。

不仅要面对天灾,还要面临清廷将自己一家老小的最后一口吊命粮食收走,简直是把人往死里逼。

吉安作为首义之地,民变最为集中,短短一月之内,携家带口参与民变的百姓已经超过了八万人,吉安府城庐陵之下就聚集了一半。

“乞活”二字大旗在空中猎猎作响,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没有一定组织当然是不可能的。

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浪淘沙之后,总是会有野心之辈脱颖而出,这既是它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它的必然。

万安的刘靖西行湖广后,整个赣南的民变形势就变得百花齐放了起来,来自泰和县,矿工出身的李天保、龙泉县当地的一名卫所总旗出身的陈庆成了吉安乞活军的主要领袖。

四万人看起来人山人海,但实际上大多数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难民,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青壮满打满算不过万余。

清军守将刘一鹏原本是弘光朝江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