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1 / 4)

“绝对不可能,休想!”

多尔衮将手中的信函往桌案上一掷,气急败坏道

血红色的帽缨在头上摇晃,凶狠的眼神似乎要择人而噬。

之前明廷要求用尚可喜交换郑芝龙,就已经让多尔衮十分难堪了,只得让下面先把这个事情压住,既不同意也不否认,暂且搁置下来,等日后前线形势好转后再说。

多尔衮又不是**,他当然知道一旦把郑芝龙放回,南边那位小皇帝就能如鱼得水,加速招揽整合郑军旧部,让本就难以支应的沿海局势更加恶化。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尚可喜不是普通的汉军降将,那是皇太极时期就已经率部降了满清的老将,是八旗汉军当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派系,如果自己明确拒绝,那些原本早就降了清军的汉将会不会有想法?他们的资历可比尚可喜浅多了,若是连尚可喜满清都不在乎,难道会在乎他们吗?

如果说尚可喜的事还只是让他恶心的话,那紧接着来的用傅勒赫交换洪承畴就绝对是草蛋了!

多尔衮虽然文化不深,但“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还是听范文程他们说过的。

如果说尚可喜是早期降清武将的代表,那么洪承畴则是八旗崛起的历程中,第一个降清的明朝督抚大臣、中枢官员。洪承畴降清前可是崇祯的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做个不恰当的比方,地位相当于眼下光烈朝廷的堵胤锡。

可以说洪承畴的投降,在当时可谓震惊天下,让中原、江南的明朝官员第一次发现,这个关外政权居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实力与野心,同时他的投降也为后面入关时招抚汉人士子、官员树立了榜样。

你看,人家洪大学士当年官居兵部尚书、数省总督、天下帅臣,不也是降了嘛,人家满清也没亏待不是?还让当了秘书院大学士,照样总督、招抚江南,除了要剃头留小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这,就是洪承畴投降所带来的巨大**效应。

结果现在朱由榔却要拿洪承畴的人头,换他多尔衮的亲侄子,阿济格的长子。

作为一名有着敏锐目光的统治者、**家,多尔衮清晰的明白,这个交换决不能同意。一个宗室纨绔子弟,如何能和总督江南,招抚数省的重臣相提并论?

可世间事哪里有这么简单,不同意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和旁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三人虽为同父同母亲兄弟,但关系却并非一直亲密无间。阿济格是长兄,比多尔衮大七岁,早在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