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刘俭认为,越骑营需要改改(2 / 5)

孙氏待过,有些事他多少所有耳闻。

“少君说的是,北军五营宿卫京畿,当中充做骑士的良家子虽有代传之嫌,但人数不多,尚可处置,但是管理营中的吏员却有三分之一如羽林郎一般代代相继,又有三分之一为朝中诸官显贵亲属,又有三分之一乃是当时宦官所安插之人。”

说到这,羽则低声道:“毕竟,北军五营身负重责,不论是陛下还是旁人,都不可能只在营中仪仗一个校尉,对于陛下而言,监管五营的北军中候,比校尉更值得信任,而对于阀阅之门而言,百余吏员之中,也需要有他们的亲信。”

刘俭点了点头,他也大概明白羽则的意思。

自大汉昔年九月兵变,王甫等人诛杀窦武陈蕃,即使已经过去了十四年,但当年**的教训和警醒,依然深深地烙印在现在雒阳诸人的脑海中。

纵然不能把持各营,但也一定要在诸营中尽全力安插一些自己的势力。

为何说北军五校‘位重职闲’?多少也是因为这个道理。M.

“听羽兄的意思,我想一个人完全执掌越骑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若是边郡之屯,少君莫说要执掌这七百人,便是七千也不在话下,但京中的屯营,多少就有些复杂了。”

刘俭点了点头,他承认羽则说的并没有错。

其实执掌不执掌这支越骑营,对他日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只不过……

这毕竟是他第一个武官高位,秩比两千石,手下掌管一营,朝廷替他养这些人。

他不想浪费了这份资源。

越骑营中的那一百多个吏位,皇帝能用,宦官能用,阀阅世家公卿能用……他为什么就不能用?

东汉建国后,内地郡国不设常备兵,唯有包括幽州,并州,凉州,交州等三十六个边郡下设郡兵,一郡之兵越为数千,三十六边郡合计十余万人,再加上度辽营、渔阳营、黎阳营以及部都属国的兵力,全国可征发的兵力应在二十余万。

这二十余万的军士之中,怎么可能会没有长于兵事、雄烈英武的英杰将才!

若是能通过自己现有的权力,调几个入京协助自己同掌越骑营,那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但可以分摊自己在京中管军的压力,同时被刘俭调入京中任职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便也算是他的故吏了!

而且黄巾起义马上就要到了,北军五营也有参战,别人他不能管,至少越骑营在这最后的准备期间,不可惶惶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