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家中豪饮(2 / 4)

“你还记不记的小时候,在楼桑村,你嚷嚷着坐羽葆盖车来着?”

“嗨!你拿我八岁时候说事!有你在,我还要甚锐气,跟着你就足够了。”

刘俭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丝怪异的感觉。

这刘备,该不是被自己养废了吧?ωωw.

……

次日,公孙瓒果然亲自令人前来登门,送上礼品,拜谢两位同窗的‘护送’之情。

自然而然的,消息在整个涿县中不胫而走,而他公孙瓒也正好可借着这次事件,和刘俭刘备一样,刷一波‘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名。

可以说,兄弟三人在‘声望’这一块,谁也没吃亏。

县君莅临,刘周和胡氏自是喜不自胜,当即设宴款待,并将自家那两个人惹是生非的小子从牛棚揪了出来,陪宴共饮。

汉朝不似后世的唐宋,酒楼遍地,夜生活丰富,一座大县中,一般也不过只有几间酒舍,且占地一般也不会很大,完全吃不出嗨的感觉,所以要想吃喝过瘾,一般都是在自家舍中嗨皮,俗称自嗨。

别看公孙瓒是比千石县令,刘周又自诩宗亲,这俩人一旦饮宴起来,那真叫一个疯。

别看是第一次见面,真就是往死里喝。

这绝非燕赵之风,汉朝人喝酒普遍就这德行:知座次、能干杯、会跳舞——贼嗨。

相互敬酒是必要程序,同时敬酒和受酒也有严格规定,秦汉坐席间因为人与人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存在碰卮的可能性,所以喝酒的动作就有讲究了。

比如说刘周向公孙瓒敬酒,那就必须要‘引卮酒而上’,说白了就是捧着酒具,向前上方高举。

但若是公孙瓒向刘周敬酒,那就有些够刘周累的了,因为他地位低,又是白身,所以受酒时需要离开席位,伏地感谢,俗称‘避席伏’。

在这样的前提下,今日饮酒,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

公孙瓒一举卮,刘周就起身跑到过道伏地受酒。

公孙瓒再举卮,刘周又起身跑到过道伏地受酒。

问题是公孙瓒总提杯,刘周就得总受酒、总受酒……

几个回合下来,给刘周累的满头大汗,头昏脑涨。

酒没喝几卮,竟特么下跪了。

喝过酒的人都知道,喝酒时最忌讳的就是‘动’,动的越频,醉的越快。

果不出所料,刘周很快就醉了,说话变的磕磕巴巴的,也没有了一开始跟公孙瓒喝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