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公孙瓒的智慧(2 / 4)

他历练的心思缜密,非同寻常。

公孙瓒将简牍扔在桌案上,**眉心,不悦地开口:

“那九个人,你请县丞帮我拟定职务,召入官署为用。”

“其他人呢?”

“暂缓。”

“可是,这些人似有些急。”

“急?哈哈,那就看他们如何表示了,某走到今天这一步,耗资尽三千万,难道是专门为了他们当这个官?懂事的,自然会想办法。”

“喏。”

此事暂时定下,羽则又说起另外一事。

“还有一事,属下需禀明。”

“讲。”

“涿县市井,有关于县君的传言,事关那日在官道上迎接县君的那两位同窗。”

“哦?”

适才还是略显疲惫的公孙瓒骤然间来了兴致。

“说说。”

羽则遂将市井中所传的,刘备和刘俭百里迎同窗,路杀流寇,回县后又被家中长辈责令闭门思过的事大致向公孙瓒叙述了一便。

公孙瓒听完,竟开怀大笑。

“好英雄啊!竟直接耍弄到我头上来……如此说来,某能够如期上任,不为贼众所伤,还得亏了两位师弟勇谋兼备了?”

“县中小民胡传,本不足信,属下只是说于县君听,闲暇排遣而已。”M.

公孙瓒的嘴角轻挑,似乎想到了什么。

“市井之传中,可说了太行流寇与鲜卑字样?”

“这倒是没有。”

“呵呵,如此,那就不是小民胡传了。”

羽则闻言,没有搭腔。

他也知道这不是小民胡乱传言的,定是有人故意为之,但在公孙瓒面前,说他两个同窗师弟的坏话,终究不妥。

这话,也只有公孙瓒自己说出来,方才无碍。

“明廷,那此事,应如何处置?”

“哈哈,这是我师弟特意给某留的台阶,我这做师兄的得下,况且知恩图报,对本县声名有利,何乐而不为?”

“县君是打算请两位刘少郎君入县署任职,以报其恩,彰显声名?”

“那倒不必,如此,某不就中了德然小弟之计了?”

羽则皱起眉,有些不明所以。

一个刘备,一个刘俭,县君为何独独认为这招是刘俭出的?

“小师弟想借此法逼某启用,呵呵,但他忘了,报恩的方式,可不光是县署人事……还有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