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精锐尽出!(1 / 3)

后来在讲武堂,有人总是拿着宥州之战,宋军左路打西夏右路的战例给学员们讲课。

为什么?

因为太经典了!

从挖壕沟开始,引导西夏人出兵。

西夏人并不蠢,斥候们遍布战场。

如果西夏人不出兵,那宋军就挖出第二条壕沟,直接把这边的战场封死。

战场封死,那双方就只能打中路和另外一路。

但西夏人明显是想利用左右两路的骑兵先高机动性纵横战场。

两条壕沟一旦成功,就等于堵死了西夏一路。

这李乾顺绝对忍不了,毕竟李乾顺现在已经算不上主场作战了,他的后勤只有盐州。

盐州的粮食肯定无法长时间保证他十几万大军长时间消耗。

如果第二条壕沟没有挖成功,西夏大军已经来了,那等待他们的就是剂量足够的**。

也就是此时此刻的场景。

而且宋军还派了几千兵马越过壕沟,这是为了让西夏人以为宋军是想派兵拖延时间,继续挖第二条壕沟。

但实际上,壕沟足有十里长,宋军不可能在十里的壕沟里都埋上**,**剂量不够。

即便够,十里都放了**,如果无法控制西夏大军抵达壕沟的地点,也无法准时点燃火药,引起爆炸。

即便十里壕沟,每一处都放了点火的弓箭手,但如果没有事先的激烈冲突,西夏人派轻骑兵试探壕沟的时候,见到对面宋军点火的弓箭手,也会起疑心,不会轻易越过壕沟。

所以,综合来看,这场诱敌深入,以**击败西夏骑兵的战役,是一次战术层面操作的极致。

它算准了李乾顺的心理,也把控了西夏斥候的作用,更将西夏人的多疑、猜忌也全部考虑了进去。

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将西夏骑兵集中到某一两个地方,使西夏骑兵在越过壕沟之前取得一场胜利。

用胜利来麻痹西夏人的戒备之心,最终让他们集中往壕沟冲。

正如陈规事后说过一句话:“纸上谈兵和真正的实战,差距就在战术层面的细节操作上。”

因为越是细微的事情,越容易随机变化,而缺乏实操的人,很难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此时,前面的骑兵如同退却的潮水一样,一个个惊慌失措,在雪地中疯狂逃跑。

有的人吓得恨不得跳下来把战马扛起来跑。

更可怕的是,后面已经提起士气,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