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国丈高明(3 / 3)

石相当于120斤,两个粮仓加起来就是一亿多斤粮食。

“国丈高明!”

户部尚书年丰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再看庞大海依然泰然处之,丝毫看不出志满意得的样子。

都说上场亲兄弟,打虎父子兵。

这两位两岳丈可都够给力的。

“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众卿家还有何顾虑?”

底气就是这么来的。

“皇上,战争是要死人的,匈奴铁骑历来彪悍善战,总要师出有名啊!”

韩胄说道。

“是啊,古来征战几人回!”

多少年来,只有匈奴入侵中原,朝廷又几时攻打过匈奴?

但是,形势紧迫!

高丽、东赢已经蠢蠢欲动,如若匈奴集结诸国力量入侵中原,那可真就到江山沦陷的时候。

匈奴一定要打,这颗钉子必须拔掉!

内阁大臣郜伟业始终默默站着没有说话。

“郜卿,殿试准备的如何了?”

郜伟业急出列。

“回皇上,洪英殿已经准备好了,举子们都等着皇上召见呢。”

“好!明日举行殿试,朕要看看这些年轻人里有没有翘楚?”

朝堂里的大臣早已习惯了中规中矩,说话做事无不谨小慎微。

也许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举子们,对朝局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皇上,举子多是纸上谈兵,一时恐难当重任。”

郜伟业奏道。

其实卫刚非常清楚,这朝中重臣没有不反对科举取士的,原因很简单,有了科举考试,他们的门生故吏就不容易安**重要部门。

皇上亲自主持殿试,那举子就是天子门生,必然得到朝廷的重用。

而这恰恰是卫刚推行科举考试的目的。

不仅要选拔可造、可用之才,更要打破朝堂站队、拉帮结派的局面。

皇权虽然至高无上,但是自古以来,限制甚至威胁皇权的相权、朝议、君权神授从来不曾消失。

卫刚看着郜伟业,就像看见了朝堂的众臣一样。M.

领着朝廷的俸禄,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卫朝倚仗着这些蛀虫,如何能够开疆拓土、国泰民安!

“是否纸上谈兵,朕心中有数!”

内阁议事最终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