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各方军购——卡车(3 / 5)

汽车是除了火车之外的,陆上最方便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

而拥有载货能力的卡车,有很大可能也是除了火车之外,陆上最方便有效的运输工具。

德国人能够一口气下达3000辆卡车的订单,足以证明他们在卡车方面已经有了研究,并且确信卡车能够承担起他们物资运输的需求。

毕竟德国人所订购的这种大型卡车,是在运载超过3吨的货物的基础上,能保持时速35千米以上的巨无霸。

而本茨汽车厂之前的另一种卡车类型,是能够运载超过15吨,时速能达到45千米以上的小型卡车。

德国的本茨汽车分厂是和当地德国贵族进行合作的。这也代表着总厂没有权利拒绝这份订单。

实际上,阿瑟也并不会拒绝这份订单,毕竟这也代表着丰厚的利润。

不过,出于履行盟友义务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提醒英法,阿瑟还是将这条消息转告英法**。

德国有一家本茨汽车厂,英国同样也有一家。

而英法两国的反制手段也很简单,收到来自阿瑟的消息之后,英法两国进行简单的考察,确定了卡车拥有巨大的运输潜能之后,两国分别订购了四千和三千辆卡车,并且同样也要求英国的汽车厂在半年内交付。

这么一来也有个问题,那就是俄国听到消息之后,也有购买卡车的想法,但英国的汽车厂生产订单早已经爆满,短期内没有能力再承接订单。

俄国**无奈,只能将目光看向了澳大拉西亚。1913年9月27日,在从英法获得了足够资金的贷款之后,俄国派出团队前往澳大拉西亚,考察本茨汽车厂,同时也是和澳大拉西亚商议卡车的购买订单。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本茨汽车厂分厂拥有的技术,总厂应该同样拥有并且更加精深。

而英,法,德三国都大力订购的卡车,其潜力和作用自然也毋庸置疑。

实际上,俄国团队此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考察卡车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将卡车的售价压低,来节省更多的资金。

要知道,俄国的国土面积是欧洲最大的(不算殖民地),再加上欧洲最多的兵员数量,导致俄国的后勤压力也是欧洲各国中最大的。

而俄国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国内的交流大多靠的是陆运,也就是火车和汽车,马车。

这也代表着,如果俄国想用卡车来缓解国内的后勤压力,俄国需要订购的卡车数量可能是欧洲列强中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