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协约国会议和同盟国会议(3 / 4)

要约定还是法俄对抗德国,英国援助法俄。

但随着这一次的会议,这样的局势也不复存在,英国也要承担军事责任。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英国不承担军事责任,俄国人对于协约的态度就有些捉摸不定。

总不能靠着法国人去抵抗德国吧,这样的结果在几十年前早已经看到了,德国人可是硬踩着法国人登顶大陆之巅的。

如果英国人不承担一定的军事责任,恐怕导致协约国成立的英法,英俄协约可以直接作废。

协约国不复存在之后,可就真的没有势力能够阻挡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了。

根据肯特的消息,英,法,俄三国重新签订了一份三国协约,这份协约取代了之前松散的英法,英俄,法俄协约,真正的将缔结协约的三个国家团结到一起。

虽然不清楚这份新的协约带给协约国什么变化,但明显能够感受到的是,法国人和俄国人对于协约的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对于抵抗德国的态度也坚定了起来。

除了这份新的协约之外,三个国家还新签订了一份海军条约。这份海军条约对于参加会议的小国家也是公开的,但也要求他们不能对外公布。

根据这份海军条约,英国人将保护法国在大西洋沿岸的利益和地区,法国人将保护英国人在地中海殖民地的利益。

同时,如果战争打响,俄国的黑海舰队和法国的地中海舰队要第一时间封锁奥特朗托海峡,阻止同盟国海军汇合。

奥特朗托海峡位于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之间,是奥匈帝国海军进入海洋的唯一通道。

将奥特朗托海峡封锁之后,奥匈帝国的海军也就丧失了作用,只能困在近海内。

仔细看同盟国三个国家,德国的公海舰队,意大利的海军和奥匈帝国的海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三个国家的海军都被限制在某个海洋,进入到大西洋的出口极容易被封锁。

奥匈帝国就不用说了,奥特朗托海峡足以让奥匈帝国的海军成为翁中之鳖。

而意大利的海军虽然位于地中海这个巨大的海洋,但西侧有直布罗陀海峡,东侧有苏伊士运河,都是英国人的占领区域。

这也代表着意大利的舰队如果不能战胜英国的舰队,他们的海军也只能在地中海傲游,根本出不去大西洋或者印度洋。

最后就是德国人的海军。在修建基尔运河之前,德国的东西海航需要绕过丹麦,不仅增加了许多行程,也将海航要道拱手让给丹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