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身份认知(3 / 5)

个体到个体之间区分。

这个对于动物而言,其实很好确认,气味闻过几次就清楚了。

但身份确认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动物的世界中,同样存在父母,朋友,亲子,孩子的概念,此外还有领头人,下位者,平等者的等级观念。

这种身份上的确认,对动物而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明显不是同一个物种的情况下,想让动物产生这是自己同伴的观念,需要花费的功夫是极大的。

>

哪怕是毕方,为了让哈雷深刻具有自己是它新一任饲养者和同伴的印象,也花费了数天的时间。

或许这依旧要得益于猎豹是社会性动物。

“关于动物的认知能力,存在一个社会智能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具有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不断监视同伙,预测它们的行为并适时作出回应,以与它们协作或争夺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能力较强的个体将从这种挑战中获益,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从而产生进化优势。”

“因此,越复杂的社会结构,就越能促进认知能力的进化。”

“由于只是一个假说,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证明,甚至有不少实验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也就是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丑国有两位女性科学家做过关于狮子和老虎谁更聪明的实验,而两次实验的结果是相矛盾的。

来自迈阿密大学的娜塔莉亚·博雷戈设计了一种益智喂食箱,只要动物沿正确的方向拉动绳子,就可以拉开箱门,吃到箱子里的肉。

她以斑鬣狗和三种大猫为实验对象,共48只动物参与了实验,每只动物有三次尝试机会。

实验结果是,9只斑鬣狗有8只打开了箱门,21只狮子16只成功,11只豹有6只成功,7只老虎只有2只成功。

这个结果符合“社会智能假说”,群居的斑鬣狗和狮子的创新能力要优于独居的虎和豹。

“同样是群居捕食者,斑鬣狗在实验中的表现比狮子好,这可能是因为斑鬣狗的社会结构更复杂。”

“斑鬣狗生活在等级森严的氏族中,而狮群成员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斑鬣狗在处理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方面,要比狮子面临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