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如何甩掉跟踪者(3 / 6)

,根本不加掩饰的转动着脑袋。

在双方擦肩而过时,冲着摇下车窗的理查德等人比出一个中指。

挑衅意味十足。

理查德看向后视镜,已经是今天的第三辆汽车牢牢地跟着他们了:“光是车牌号,我们就记下了七八个。”

“刚来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是谁在跟踪。”

几天前,理查德等人只知道自己被看住,跟踪,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在跟踪他们。

是捕鲸人,还是曰本社团,完全没头绪。

直到今天早上,毕方教给了曼迪如何寻找跟踪者的方法,锁定住了一个特别的人。

毕方告诉曼迪,要想确认跟踪自己的是谁,需要在遵循TEDD原则的情况下,多管齐下。

所谓tedd原则,即时间(Time)、环境(Environment)、距离(Distance)、行为(Demeanor)。

时间:你是否在不同环境中反复见到同一个人或一群人?

为了确定情况是否属实,一整天都要留意时间。

环境:留意到那些衣着或肢体语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了吗?

距离:同一拨人是否会出现在距离很远的两个地点?

例如,这个人是10分钟前出现在社区小卖部的那个戴墨镜的人吗,或许看上去不那么可疑,还是说,他在两个小时前曾出现。

行为:在监视这一领域,“行为”指的是举止与外表。寻找那些服饰或行为无法融入周围环境的人。

经常性更改作息规律或行走路线,以便确认是否被人跟踪。

根据这些,去寻找那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反复出现的“巧合”。

同时行事要格外小心——要让罪犯相信,他们只不过是不小心跟丢了目标,而非目标有意躲避自已。

最简单的,就是去一家较远的超市购物,排除巧合的可能,以便确认自己是否已被监视——再去别的区域办点事,以此检验自己的推测。

将这些规则记在心里,曼迪成功锁定了一个人。

有碰巧遇上一个会说英语的曰本游客,问他是否认识站在路旁的那家伙,不知道的话,能不能帮他们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