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光武中兴,征召结束(1 / 6)

鞑靼人祖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限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勇敢勤劳,为了粮食土地,敢于拼命。

在前期崛起过程中,汲取大炎的血液,逐步成长为一个制度化、正规化的军事集团,战力极端强横。

铁骑一出,纵横无敌,大炎这个看似强大的巨人,也只能任其鱼肉和玩弄。

然而当鞑靼积蓄足够,一朝入关灭掉大炎朝廷,本部军事集团的战力便开始极速下滑。

一方面是高层贵族腐化,在中原的纸醉金迷中沉沦,出身于白山黑水的他们,何曾有过如此奢华的生活享受。

另一方面便是鞑靼朝廷,给予本部真鞑的特权,如律法豁免、自许圈地、铁杆庄稼等等。

特别是每个真鞑都能领取的铁杆庄稼,让他们不用再卖命也能享受朝廷供养。

在这等优渥待遇下,鞑靼本部的战士从肉体到精神都在堕落,反正能活得很滋润,何必再打生打死。

真要上阵打仗,真鞑大兵在后面督战就好,前面自有汉军为其卖命。

周柏监国的那段时间,大炎于南方复兴,鞑靼还保留一定战力,老一辈悍卒血勇未失。

等大炎止步长江以南,寸板不敢北渡,这最后一点战力也就消磨殆尽了。

你朱均只要保个南朝半壁,做高宗,他们非常欢迎。

而后直到光武四年,周柏出水师“北伐”,力战数场覆灭鞑靼水师,这才让鞑靼少数清醒之人,再度有发声的机会。

整军戒备,忘战必危,南朝北伐之心未死,光武为年号,足见其志向……

一番警告鼓吹下来,再配合长江败绩,倒真让鞑靼朝廷上下,讨论过一段时间。

甚至年老的鞑皇,一度升起南征之念,他要是不处理掉南边的隐患,将来后世子孙可否能坐稳江山?

何况以北伐南,终究是要比以南伐北要容易些。x33

本部族人不能轻易消耗,那就招募汉人为卒,牺牲再多也不怕。

光武四年,鞑皇下令扩军,共得汉人新卒三十万,以绿色旗帜为营号,是为绿营兵。

几番演武操练,绿营军表现不俗,多次胜过汉旗军,被鞑靼朝廷依仗为常备军。

一时北朝军势大盛,内部居然多有南征的讨论,鞑靼贵人反正是跟在后面,拿一拿没有危险的功劳。

赢了有官爵封赏,败了没有任何损失,兵败之责皆由汉人军官承担。

然可供驱使的廉价兵卒招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