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面封国,建国安北(1 / 6)

大旭自从分封中域诸国,取得成效后,便开始推行全域分封。

九月八日分封东泰九州,圣旨封三十六国,得十三国承认其宗主地位;九月十二日分封西蜀七州,圣旨封二十八国,得九国承认其宗主地位;九月十八日分封南境十州,圣旨封三十九国,只得十国承认其宗主地位。

中域之外的分封,远低于朝廷期望。

除开部分皇族子弟、忠臣的属国,大部分接受分封还愿意承认大旭宗国的,都不是什么强大藩镇。

这些藩镇之主,或是实力不足需要名分,或是没有野心贪图安稳……

灵气复苏,各方扶龙宗派争先恐后下场,凡是有根基的潜龙,都明白接受封国名义的利与弊。

对于潜龙来说,利是一时的,弊却是后面需要大力气才能抹掉。

非要在脖子上套上一道枷锁,从此受限于“大义”?

可以说,大旭中央影响力越小的地方,愿意接受这个封国令的藩镇越少。

中域还能有一半封国响应,承认宗主,拱卫四方。

到了东泰、西蜀便一落千丈,自立建国的趋势非常明显。

江南无人问津,南境认宗的封国全在荆湖。

这些富庶繁华之地尚且如此,北境便更是可以预见的不堪了。

因为自大旭立国起,北境的地位就不高,很少得到朝廷的政策倾斜。

中央王朝之外,有诸多邦国,而北方的草原藩国最强,每出雄主,都有南下之念。

在北境民间有种说法,大旭只是将北境七州,当作发配罪犯、抵挡叛逆藩属的屏障。

自立建国的潮流,便是从北境梁州而起,北境人可从来不惯着你。

但毕竟是偌大的七州之地,几千万百姓,朝廷不可能不争取。

九月二十四日,朝廷使者到达北境,共分封三十五国。

七州之地,分封三十一国,这里面有多少一郡小国可想而知。

陵州三皇子,得州城及三郡之地,被封为陵侯,就是最大的国家了。

另外六州,基本上伯国都很少,大都是子、男之爵国,显得朝廷很小气。

只有定州因为周柏的异军突起,导致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较明显,是分封了三个大国。

分别是总督雷浩渺为定侯,建国地盘为定州郡、龙丰郡、永泉郡小半;吕定为定西伯,建国地盘为平河郡、兴运郡、永泉郡大半;周柏封安北伯,建国地盘为平苍郡、瑞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