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直到我死(2 / 3)

当爹的不干人事儿,几次想废太子,另立二皇子,但因朝臣里有以宁老国公为首的清廉守礼之人死谏,废长立幼不合规矩,再加上贵妃一族在朝中也不是一手遮天,这才没能如意。

李鹜十岁被封的太子,到登基之前,他一直活在废与被废的阴影里,又担忧自己小命不保,夜里连觉都不安稳。

更别提平日吃的用的,他更是小心谨慎,唯恐吃错了东西,说错了话,便丢了性命。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这般犹如泰山压顶一样的惊恐里,胆战心惊的活着,还能指望他对这世间抱有多少善意?

直到有一年,先帝封了贵妃为皇后,李鹜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但知道自己不能亲自动手,一旦被发现,先帝连求情的机会都不会给他。

所以他引导同贵妃有杀子之仇的庄妃,借她的力在二皇子的灯油里下了毒,又在贵妃吃的养生药里加了藏红花。

毒性慢,等贵妃发觉时,二皇子已经病发,再救不回来了。

先帝震怒,下令彻查,庄妃成了替死鬼。

而贵妃日日吃着藏红花熬出来的养生药,伤了身,哪里还能有孩子?

尤其是宫里还有一批比她模样好,又年轻的新人时,她没有孩子,有朝一日就可能从皇后之位上跌下来。

在她惶惶不安时,李鹜告诉她,她需要一个孩子,正好他也需要一个母后。

于是她认了太子李鹜,借他之名稳住了后位,李鹜借她之势,坐上了皇位。

后来,当今站稳了脚跟,就有了过河拆桥、血流成河的桥段。

有人替他背着骂名,他还是那个干干净净的帝王。

这些史书都不敢写的事情,徐宁同徐老太太不知道,京城里也没多少人知道。

但从前老国公还在世时曾跟她说过:“殿下其人,心思城府远比我们想得要深,今上若废了殿下,只怕更麻烦。”

徐老太太想,当今或许是生过要动裴衍的心思,但并非此时。

最好的法子是像之前处理英国公那般,一味纵容,越不将他放在眼里,便会犯越多的错。

到时候处理起来,也无人说他这个帝王无情,疑心重,容不得忠臣。

徐老太太看了徐宁一眼,又道:“究竟是三姑爷任性不去的吏部,还是他惹了今上不快,被禁足家里反省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上还能忍他几时。”

这也正是徐宁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