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两本烂账(2 / 5)

为何只征得三百万两?”其余士子也是纷纷声援。

“这!”张有誉顿时脸色大变,这下真被士子击中要害。

又有士子大声质问:“左司徒,敢问其余四百万税银到哪里去了?”

张有誉正在想着怎么遮掩过去,顾炎武却直接就把这個烂疮撕开:“其余四百万税银被地方省府州县各级衙门截留了,我说的对吗?”

“嗡!”在场士子闻言顿时炸锅。

史可法、高弘图等也是脸色难堪。

高弘图见崇祯一点不着急的样子,也是愤怒。

心说圣上你任由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子胡搅蛮缠,将官场陋习公诸于众,是想跟全天下的文官彻底撕破脸吗?.CoM

你真就不怕大礼议、争国本重演?

张有誉还试图辩解:“朝廷的税银历来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解送京师户部,称之为起解,一部分留在省府州县等各级衙门,称为留存,留存部分税银是要用于给地方官员以及胥吏发放俸禄,噢,还有,尔等士子生员的廪米也从中支取。”

结果张有誉不辩解还好,一辩解却招来更加激烈的声讨。

“胡说八道,官员俸禄自有正税,胥吏薪水有徭役折色。”

“以前没有加征辽饷时,也没见官员胥吏少拿一分俸禄。”

“难道加征了辽饷之后,官员胥吏就又多领了一份俸禄?”

“辽饷之后又加征剿饷,剿饷之后复加征练饷,如此说来地方官及胥吏岂非领了四份俸禄?漂没就漂没,非说留存,哄鬼呢。”

“无耻之尤,简直就是无耻之尤。”

“三饷乃大明续命之银,也敢漂没?”

终于有士子说出崇祯期待中的漂没!终于来了!

张有誉额头上已经出汗,强自辩道:“漂没之事古亦有之,无论漕运、海运还是陆路运输,都存在一定之风险,为免贻误国事,因而留有漂没之定额。”

人群中又有士子高声说:“可是在下听说辽饷未出京师便已漂没三成!等到了蓟镇更已经漂没五成之多,而且从京师至蓟镇既不用走海运,也不必走漕运,陆路也没有多远,而且天子脚下并不存在盗匪,左司徒之说实难令人信服!”

张有誉直接就破防,这活没法干了,真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