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欺世盗名之辈(3 / 4)

昔日晋文公称霸,设三军三行,城濮之战,荀林父为晋文公御。

一年后,文公作三行以备胡,以荀林父为中行将,自此荀姓产生新的支系——中行氏。

这就是中行氏的由来。

到后来,荀林父几经升迁,左下军,始入六正。

在赵盾独擅晋政,权势熏天之时,荀林父凭借着自己独当一面的杰出才干,为赵盾所倚重。

同时,荀林父为人正直,忠直厚道,对赵盾并非一味逢迎,而且对赵盾的专权又略有不满。

到赵盾逝世后,上军将郄缺为正卿,荀林父左之。

等到郄缺过世,楚庄王趁晋国权利交接之机,率师北伐,荀林父临危受命,仓促重组三军即南下与楚庄王争霸。

在邲之战中,由于荀林父刚刚接收执政,在晋军中并无绝对的权威,加之荀林父忠厚木讷的本性,中军左先毂与荀林父军前意见不一,于邲之战中惨败于楚庄王。

晋师归国,荀林父并未降罪,官居原职。ωωw.

其后几年,他兢兢业业为晋国的复兴而奋斗。

荀林父执政的几年是晋国几十年来最严峻的时刻,但他没有丧失斗志,在这样的艰难中顽强不屈,晋国也渐渐恢复了些许元气和自信。

公元前593年,荀林父自觉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过失,宣布告老,士会执政,荀林父之子荀庚代父入六卿……

几乎每一个六卿,都是轮流把持国政,官拜正卿的。

中行氏亦然,范氏也不例外。

晋国范氏,更是一大显赫的卿族。

相传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刘累养龙。

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后来一龙死,刘累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

刘累因惧怕龙死之事暴露,遂迁到中岳嵩山南侧的尧山(大龙山,又名石人山),在那里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鲁县,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

到商代,殷商武丁时,商王灭了祝融之后,收回豕韦之地,封给刘累后裔,继续豕韦氏的称号。

从此刘累之后由刘氏改为豕韦氏,依附于商王朝。

到商朝末年,豕韦氏归于唐国,改为杜氏,为唐杜氏……

周成王灭唐后,迁之杜邑,时称杜伯。

周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其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