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敌人的敌人(2 / 3)

粟内史所言极是。”

伍子胥跟着道:“以今吴越两国之国势,吴国蒸蒸日上,越国止步不前,差距只将愈发之大!”

“终有一日,大王定能踏破会稽,直取越国,成王霸之基也。”

闻言,庆忌摆了摆手道:“越国依旧不容小觑。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

“两国民风习俗相同,地理位置又紧密相连,欲向外扩张,必然是势不两立。”

“大王英明!”

御史大夫孙武正色道:“臣以为,夫吴之与越也,仇雕敌战之国也。”

“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ωωw.

“臣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车!”

“是故,越国为我大吴首取之地,新法大成后,大王可挥师南下,吞并越蛮。”

“善!”

庆忌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吴、越结怨,由来已久!

究其原因,既受晋、楚争霸战争的影响,更是两国间根本利益的冲突。

晋、楚争场前后长达八十余年,是一场南北两大集团扩大统治范围、抢夺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夹在中间的一些小国,其势力之消长,往往受晋、楚矛盾的制约。

晋、楚拉锯式的战争,双方都想联络第三国打击对方。

于是,晋楚争霸对吴、越矛盾的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吴之攻越,由来已久!

早在吴王余祭时期,吴国时常出兵伐越。

吴军把俘获之越民施以残酷刑罚,如断其手足,又通其看管船只,处境甚于奴隶,故被俘越民“怨以伺间”,想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史载:公元前544年,吴人伐楚,获俘焉,以为阁,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阁以刀拭之。

此所谓“阅”,即守门奴,指的是就是被俘的越民,因为越国是楚国之附庸,随楚征吴之事时有发生。

当时的吴王余祭是被越国的俘虏刺杀而死的,所以这极大的加深了吴越两国之间的仇恨。

当然,吴、越成为“仇雕敌战之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双方利益的冲突!

“诸卿,依尔等看,允常其人,是否可信?或者说,越国还是否会出尔反尔,趁着我吴国推行新法之际,出兵侵扰我吴国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