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是战是降(2 / 3)

不是让他们降,要的就只是他们的态度。

草原上这些突厥遗民不愿意向中原王朝投降,尤其这一次投降和以往不同,以往只是对中原王朝称个臣,最多再纳点贡,然后对内还是称可汗,还是突厥人统治突厥领地。

这一次投降不再是中原王朝给一个名誉上的册封诏书,给封一个可汗,而是收编突厥的民户,从此突厥王朝要在草原上消失,全都变成大唐王朝的子民。

不再有可汗这个称号出现,而是由大唐的官员来治理草原,这不是一次战争的失败,一次战争的失败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投降,一个国家的投降还有其他国家继续战斗。

这是一个民族的投降,薛延陀周边的部落已经全部落入大唐的囊中,咄摩支也走上了去往长安的道路。

这一片草原只剩下唐直率领的多半个薛延陀的子民,还在风雨飘摇中支撑着突厥最后的倔强。

看不起汉人,最终还是汉人带着他们苟延残喘到了最后,如果没有唐直,薛延陀早就战火纷飞、七零八落了。

自夷男可汗死后,他二子相争,曳蟒和拔灼相继倒下,九姓铁勒那些小部落之间互相扯皮,却因为唐直的存在,没有一个敢朝薛延陀动手的。

当时若没有唐直在,咄摩支也不会远走郁督山,一定是他带着人跟九姓铁勒不断地战斗,大唐再一出兵,薛延陀还是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泰以为他肯定是绝大多数的人选择战,突厥人天生好战,应该是宁愿战死也不愿意直接投降的。

结果令他大为意外,绝大多数的人主张投降,自从夷男可汗死了以后,薛延陀虽然在唐直的护持之下没有太大的战火,但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如今的薛延陀就像是走入绝境的羔羊,投降反而是最好的一条活路。他们不是不想战,拿什么战?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唐直以人肉为干粮的战略使得薛延陀的人口锐减,起初还没有在意,不就是杀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平民吗?很无所谓的。

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人们对这一政策的恐惧心理,这个政策使得人们拼了命地逃离薛延陀,谁也不愿意在这人间地狱等着被宰杀。

现在明摆着战就是以卵击石,哪还有人愿意去做无谓的牺牲?是以多数的人都主张直接投降。

可是硬骨头哪里都有几块,偏就有人主张要战,哪怕是流血断头,死也不做汉人奴。

说实话这份骨气是感天动地的,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