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社区工作(1 / 3)

进驻彭城的士兵早上起来第一件事,竟然是打扫卫生。ωωw.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躲在门后偷偷查看。

只见这些人行动利索,分工明确,不一会儿,一条街道就已经干干净净。

老李大爷今年已经七十来岁了。

他年轻的时候,闹过长毛,后来又闹捻子,再后来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彭城更是成了四战之地。

去年,辫帅他老人家来了彭城,不能说是无恶不作吧,起码也是人憎狗嫌。

对此,老李大爷自然有他的一套生活哲学。

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在乡下老家管理家里的几百亩土地,次子是个读书人,原本在私塾教书,后来停了科举,就到新式学校里当先生,十分体面。

小儿子在城里开了一家南货铺子,家里开销倒也还算过得去。

让老李大爷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虽然他已经有了两个小重孙子,但他们依然没有分家,一家人住在两进小院里,虽然局促了些,但更有安全感。

用老李大爷的话来说,那就是乱世不分家!

老年人觉少,更何况昨天晚上乒乒乓乓的枪声响了半夜,谁也睡不着觉。

夜里,老李大爷就指挥两个儿子用装满石头的大缸顶住门,又把家里的咸菜、粮食清点好。

老李大爷看着一袋袋粮食和一坛坛咸菜,虽然外面的局势不稳定,但他仍然是止不住的兴奋和自豪,挑着眼角敲打自己两个儿子,“老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倒不是个宝,什么是宝?这些东西才是宝!”

说着,老李大爷踢了踢身前的粮食袋子。

“有了这些,就算打他两三个月,咱们也能关起门来过日子!”

二儿子是教书先生,说话难免带了几分酸气,长叹一声道:“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打的民不聊生,打的山干河净,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老李大爷不屑的瞥了一眼二儿子,这念书人,就是心里盛不住事儿,他自己虽然没有进过学,但是爱看戏、喜听书,不满的教训道:“你啊你啊,亏你还是教书的!打来打去怎么了?咱们祖祖辈辈这么多年,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家里养两条狗还要打架,何况咱们这么多人!不是,不是还有什么洋人吗?自己人不打,也得跟外人打!他打他的,咱们活咱们的,轮得着你操那个闲心!”

二儿子痛心疾首,“爹,您怎么能这么说!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