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好人东家(1 / 3)

生产线已经移入了新厂房,工人也开始招募。

对于这个时候的工人工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尤其是一些不查资料胡编乱造的网文作者,严重干扰了后世人对这时代工人工资的认知。

根据龙国工业史资料汇编的记载,这一时期,也就是改良二年到四年左右,京兆地区的男性全职工人的平均工资是十四块大洋,而一些专门请来开动外国机器的高级技术工人,工资最高能达到每月八十块现大洋。

根据刘子祥的观察,这个工资能实现,但往往是重体力活并且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用童工的现象不少,每月只需三四块大洋,一些女工工厂的工资则在每月七八块大洋左右。

这时候就有人会说,按照钱数来看,这不是挺富裕的吗?

问题就出自这里,很多人一提起这时候的生活,那一定是天昏地暗民不聊生的,这不假,但工人比农民、城市失业者、小摊贩的生活要好出一大截。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们的收入还可以,后面还会多次爆发工潮呢?

各位看官注意了,改良初年的情况是,社会刚刚从动荡中稳定下来,各项资本不断增加,而经过训练的产业工人却寥寥无几,工人的数量是供小于求的。

不要以为龙国人多,就所有人都能当工人,这时候能成为产业工人的,大多是年轻小伙子,有的工厂还要求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本质上他们就跟火车站扛大包的苦力不一样。

而到了后来,各路资本其上马,经过二十余年的培养,产业工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又兼之战后经济遇冷,通货膨胀严重,企业就不得不转向压缩成本,工人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才开始变得恶劣起来。

这天刘子祥正写条子让小段去办一批钢材来,水生进来汇报,“爷,都安排好了,咱们厂子设备好,没什么重劳力活儿,所以招的人以本地老人孩子为主,一天三顿饭,一个月三块钱。”

刘子祥点点头,水生欲言又止,刘子祥发现他的异样,笑道:“你小子,还有什么事儿,说。”

水生点点头,“爷,其实咱们要是不管饭,一个月发给他们四块大洋,他们也愿意,咱们现在吃的太好了,三天见一次荤的,平时细粮管够,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工厂里那些十五六十六七的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这样会不会......”

刘子祥放下笔,把条子交给水生,“这个等会儿给继宗送去,让他赶紧办。”

然后端起茶碗来喝了一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