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空握万里风霜(3 / 6)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2224 字 3个月前

最后只剩下姜望一把空握,手中徒有秋风。

他兀立在荒芜的秋原中。

这里是下陷的河谷,河谷诸国的废墟。

这里是下陷的人心,人的心是一片旷野。

……

……

吹过旷野的秋风,也在深山徘徊。

越国境内的隐相峰,许多年来没有声音。

深秋庭院无人扫,黄叶遍地起又落。

越国国君文景琇,一身常服,行走在落叶之间,推开了那扇铜锈极重的门。

他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但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

越国的君主,不该见已经退隐的国相。高政的政纲,不应该再有承继。而他文景琇,从来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卧虎之侧,轻易不敢辗转。在漫漫长夜里谈何入眠?每一次呼吸都得好生思量。

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履极三十七年,他是兢兢业业,内修文治,外……也修文治。妥当外交,又不能外交过密。

非不能武。岂有用武之地?

他是一个宁可不做事、尽量不犯错的君王。

但不犯错,就行了吗?

高政退隐这么多年,又何曾犯错?

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说退就退。

连政纲的承继者都废黜,前半生的**纲领尽数翻篇,为后来者铺路。作为官道修者,却放还伟力于官道,退于老峰,重修得真。

负天下之望,而能缄默于深山。有济世之才,而能自囚于笼中。

有南斗殿、暮鼓书院支持,有书山注视,仍然谨言慎行,甚至不言不行。是足够谨慎,足够忍让了!

这面上的工夫,还要做到什么程度呢?

隐相峰闭锁多年,只为一个叫革蜚的孩子打开过。

深居山中的一代名相,想要收个徒弟传承衣钵,这心情是该被体谅的。就这一件事情,还特地知会过楚国。

但又如何?

钱塘江上,只有秋风!

文景琇永远记得高政的话,南斗殿支持,暮鼓书院支持,书山也选择性的支持,但南斗殿、暮鼓书院、书山,都不是越国——

“切不可将扶枝辅木,当做自己的根须。”

那些积极抵在越国后背的力量,只是需要一个国家,立在那里,对楚国稍作制衡。

那个国家不必是越国。

可以是宋,可以是魏,可以是已经被楚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