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捷报到了南京(1 / 2)

“各位先生,老先生,父皇前几日在信函中跟孤说道,国朝的科道制度,相比唐宋的台谏制度是有很大缺陷的。”在南京紫禁城大善殿左偏殿内,受朱由崧委任暂时担任监国的朱慈焈与内阁大学士马士英、王铎,吏部尚书张国维、都察院右都御史田仰沟通道。“第一,小官钳制大官,未免有小官视大官若仇眦、暗以为彼可取而代之,且言官官卑,又容易为某些权臣操纵,一如神庙朝张江陵之旧事;第二,科道官员虽有些许中枢地方经验,然并不谙熟,不知为政者辛苦,每每以己之观点攻讦阻碍,令政事不得及时、畅通······”ωωw.

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其中右都御史田仰出列解释道:“殿下,科道官员虽然大多年轻不熟谙政务,言事往往偏颇,但也因此与各级官员之间较少瓜葛,也敢于言事,此也是祖宗定其等为七品之缘故。”

朱慈焈笑着问道:“田先生,各地督抚亦有都察院加衔吧,然直面七品巡按却屡屡为之钳制,凡意见相左,便无法实行;而各地知府知州见之巡按,如鼠见猫,长久下去,都察院是否将取内阁而代之啊!”

明代的地方行政特点之一就是地方行政权力不断为监察权所侵蚀干犯,以至于原来的三司被挂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的督抚替代,而这些带着都察院官衔的督抚又被都察院派出的由低品御史担任的巡按所牵制,至于等而下之的道府州县官员更是如同巡按的下属一样,面对巡按的威势唯唯诺诺。

塔读@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不待马士英把话说完,一名内侍便急匆匆的走进殿内向朱慈焈跪拜道:“殿下,前方露布飞捷,报称陛下亲统京营大军于滹沱河畔阵斩二十万东虏北鞑,目前我大明兵锋已经直指北京,规复畿内已经指日可待了。”

还没等喜形于色的朱慈焈说些什么,马士英已经跪拜下来:“三十年妖氛一日涤荡,臣为陛下贺,为大明江山社稷贺。”

也是,努尔哈赤是1618年正式颁布“七大恨”叛明的,如今是1648年,正好是三十年出头一点;可过去的三十年是何等的腥风血雨,数十万军队、数百万人民因此牺牲,数千万百姓也深受东事之害,甚至大明也差一点因此灭亡了----事实上,若非朱由崧是平行时空的穿越者,大明已经亡了,天下也亡了----马士英等知情者少不得要为此唏嘘。

啥?朱由崧吹嘘过度、虚报战绩,甚至还有可能讳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