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蔡复一(2 / 3)

至少能达到营兵及以上的战力。”

此时的湖广实际上是日后湖南、湖北两省。

北边繁华地区卫所忙着种田,几乎没有战力。

南边却不一样,湖南从古至今都产强军,在明朝也不例外。尤其是修建苗疆长城,规范苗疆与汉人贸易,推进生苗向熟苗转变的过程中,没有武力基础是做不到的。

在湖广西南,除了建立卫所依靠不脱产的卫所兵,当然还有两支精锐。

其一就数熟苗为主组成的精锐苗兵。这些苗兵有时也会被当做土司兵或者狼兵,以凶勐善战士气高昂着称。

另一只就是镇筸兵,专门活跃于苗疆长城,应对生苗叛乱的一支数千人兵马。

镇筸兵个个勇勐好斗手,平时相处,内部常起械斗。一声唿哨,立即形成两军对垒之势。他们的装备比较差,当然不能与九边、川兵、浙兵相比,但是有他们总能击败苗疆大大小小的变乱。

苗疆长城的卫所兵,有时也会被当做镇筸兵其中的一部分。

蔡复一掐指算了算人数:“湖广一共有万余可靠善战的苗兵和镇筸兵。算上苗疆长城卫所可战的兵力,能有三四万人。”

“如果从湖广进入贵州,当地的后勤补给能否支撑这样的兵力?”王宏宇很清楚当地群山环绕,后勤靠运输难度太大,显然要以当地供给为主。

蔡复一脸色一下子严肃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从长沙、衡州运粮到宝庆、阮州、靖州,再用宝庆、阮州、靖州的粮食运送到贵州,如此接力运粮,才能供给3万以上大军入黔。”

这种接力运粮的方式自古以来就在用。

大军进军和粮食运输,并不是边走边运边吃,那样行军就只能跟运粮的速度一样缓慢,会耽误战事的。

兵马肯定要吃当地的粮食储备,运走当地剩余的粮食。

不给当地留下粮食,岂不饿死百姓?

所以从后面运输来的粮食,要补充到消耗殆尽的当地。

如此进驻一地,当地储备的粮食虽然不会全部吃光,但也要拿走往前运。后面运来的补充,如此往前推进,速度才会快一些。

蔡复一在湖广呆了多年,又主持苗疆长城和苗事,对于当地供给能力判断很准。

“这么说,3万兵马就是极限了?”

“是达到当地正常供给的极限,再多就要苦百姓、要从苗寨手里征粮,这样会增加一定风险。”蔡复一没有咬死从湖广进贵州最多3万兵,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