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来了位很合适的科学家(2 / 3)

永宁土司兵。

此时他还没有危机感,根本就没有作出应对奢崇明反叛的准备,他身边的官吏更是糟糕,依靠他们平叛简直是不可想象。

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为主。

几天后天启又回信,准备授予王宏宇讨逆的军权,公布其定远侯后裔的身份,恢复王宏宇定远侯爵位,令其统帅北路大军。

天启皇帝恢复王宏宇定远侯爵位的诏书,已专门安排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带来,预计半个月后抵达。

公布时机完全由王宏宇自行掌握。

王宏宇前几天在等的那个人,并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此时算着应该到了,现在看来是路上耽搁了两天。

那人抵达之前,又有朋自远方来。

邓玉函到了。

就是王宏宇让金尼阁邀请的那位优秀科学家邓玉函。

他的到来将开启欧洲与华夏科学技术结合的先河,在王宏宇的主导下,华夏科学技术将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邓雨涵,字涵璞、瑞士传教士。1576年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1630年5月11日卒于中国北京。

着名的天文学家、医学家、植物学家、力学家、机械学家。

他先入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道夫大学学医,后就读于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此时就与加里略相识。

1611年,由于邓玉函在医学、天文学、植物学等领域学识卓着,被临采科学院吸收为第七位院士,此举仅略晚于加里略几天。该荣誉“为当时第一流科学家方能获得的殊荣。“可见,邓玉函的学术造诣非同一般。

明末清初,耶稣会会士不远万里,来华传教,揭开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这些耶稣会会士主要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及比利时等欧洲各国。

其中,有代表人物汤若望国内介绍研究得比较多。但同时与汤若望来到中国的另一位重要的德国传教士却较少受到人们及学术界的重视,他就是邓玉函。

邓玉函在青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颖过人,敏而好学。1904年加利略加入着名的灵采研究院,次年邓玉函加入该院。

1611年4月加利略成为灵采研究院成立以后的第六名院士,5月邓玉函随即成为该院第七名院士。

他精于医学、博物学、哲学、数学,并且通晓德、英、法、葡、拉丁、希腊、希伯来、迦勒底等多种文字,他加入耶稣会。邓玉函在来华之前已名满日耳曼,是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