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王宏宇的生产基础(2 / 3)

最容易记住的那些。

驻地附近的百姓很喜欢浑河军,尤其带着家里的孩子来学识字。

做生意上也是,浑河军严格观察公平买卖,士卒监督军吏不搞特权,普通士卒们也以跟百姓关系友好为荣。

几天下来,郧县的百姓对他们印象很好,尤其是买东西价格公道,与大伙见过的一些蛮横兵马,爱欺负百姓形成截然相反的对比。

还帮忙打了几口井。

郧县城内本只有四口井,用水量较多根本不够,百姓要出城到南边一里外的汉水打水,不仅不方便,还因为水里生物复杂,时常造成生病。

后来一位巡抚很有作为,又在城里打了好几口井,解决了县城里面的吃水问题。

但是县城外面吃水,主要还是到河流、湖泊里打水,依然有取水不便和水质易造成生病的问题。

浑河军一路上展开野外生存经验交流,对于野外取水、紧急打井等轻车熟路。

这次直接在驻地内打两口井,驻地外两口,外面的两口井都对百姓开放使用。

这些百战老兵选的井位好、挖得深、砖石稳、水量多,对于军民生活都很方便。

驻地周围的百姓都欢迎浑河军的到来。

王宏宇还建议浑河军烧开水后再喝,大幅降低了吃水生病的问题。

现在这支兵马不仅非常能打、内部团结、亲近工农,还变成传播文化和卫生经验的宣传队。

浑河军虽然有了井水,但是取水注意卫生,用水前烧煮沸腾。

同时对周边百姓宣传煮开水再喝。

郧阳植被茂盛,也有煤炭,算是不怎么缺生活燃料的地区,煮沸水是可行的。

一些百姓开始学习效彷。

自下而上让百姓自己觉得好,往往比自上而下用政令效果要好。

王宏宇回来后,对积极参与教学、打井和宣传的士卒进行了嘉奖,军中这种氛围更加浓厚。

确实朝着以工农学兵为基础的目标在发展。

有好的事情,当然也有麻烦。

最大的问题是吃饭。

一下子增加3000张嘴吃饭,而且作为强军还要吃肉类、鱼虾、水果和蔬菜,保持营养的充足。

粮食从仓库里面调,即使是郧县和均州两地都有粮食储备,也有很大压力。

王宏宇兑现了自己的话,让襄阳的艾友芝也调了一批粮食沿汉水运过来,日后减少均州、谷城的抽调,直接运往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