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引泾与断泾(3 / 3)

投入大,见效大,但是很可能步入广惠渠后尘。

后一个方案倒是省时省力,却只能灌溉七百余顷耕地,还真是聊胜于无。

张顺想了想,不由下定决心道:“这样吧,今日已晚,暂且休息不提。明日我与你亲至广惠渠引水处查看,再作计较不迟!”

既然他主动“巡狩”,那总不能像乾隆下江南一般,只顾吃好喝好玩好,总得查验问题,解决问题才是。

那张缙彦闻言一愣,随即不由大喜,连忙叩拜道:“得秦王如此厚爱,三原百姓莫不感恩戴德。”

你道如何,原来那“拒泾引泉”因为引水太少,故而只利泾阳一县,其余三原、醴泉、高陵及临潼等县自是与无水可用无疑。

这张缙彦虽然以中立的角度向张顺诉说了此事,大抵心底还是希望能够引泾入渠,这样也能惠及三原及其余诸县。

他见张顺对此事如此重视,故而对义军的观感好了许多。

其实张顺不知道这张缙彦在原本历史上也算得上名人,他先后任延安清涧知县和三原知县,和当时的义军周旋了许久,也立了一些功劳。

他并不像张顺想象的那般,动不动去觍颜事敌的无骨之辈。

那张缙彦后来也曾先后历经户部主事、兵科都给事中和兵部尚书等职。

一直等到李自成攻陷京师,张缙彦见大势已去,这才和大学士魏藻德一起率百官表贺迎接义军。

等到清军入关,许多官吏又立刻改换门庭,投靠新主。

而他却直接逃归故里,反而接受南明官职,受封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

一直等到多铎平定河南、江南,他才不得已躲入六安州商麻山中,直到被洪承畴派人招降,这才不得已投靠满清。

此人既不是慷慨赴死的汪乔年、张伯鲸,又不是折节投敌、助纣为虐的洪承畴。

与他们相比,他更想是在一个大厦将倾之下的普通人。

有些坚持,但是又不能坚持到底。

不过他比其他人幸运的是,后来虽然因为“文字狱”被流放宁古塔,他反倒在此地给后人留下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专著《宁古塔山水记》等一系列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