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三边四镇(3 / 4)

谓固原镇,即旧时陕西镇是也。”

“陕西地邻边地,有‘三大寇’之患。其北则套寇,其南则海寇,其西则松寇。此三者此起彼伏,久为陕西之患。”

“一旦有警,常有套寇从松山入,经庄浪卫等处越过,前往青海等处;海寇为患亦然,甘肃等镇遂无切断三寇入寇之力矣!”

张顺听力一会儿,这才明白了那套寇就是占据河套地区的部落,以蒙古土默特部为主;而所谓‘海寇’,并不是张顺以为的‘倭寇’,而是指占据青海湖沿岸的蒙古部落。

这两处水草丰美,利于游牧,有游牧部落盘踞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那所谓“占据松山等地”的“松寇”是什么鬼?

“若论及此事,当从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说起。此人乃是一世枭雄,终生致力于讨平异姓诸酋。”

“彼时有异姓亦不剌与卜儿海为了避其锋芒,远走青海,西海有寇自此而始矣。”

“达延汗死后,其子俺答汗实力更胜,麾下精骑四万,甲骑两万,皆戴铁浮图、马具铠、长刀大镞,望之若冰雪。”

“时值嘉靖年间,朝廷不能制。俺答汗西征青海,先后覆灭亦不剌与卜儿海两部,命其侄宾兔据松山,其子丙兔据青海,西宁亦被其患。”

“此所谓松山,地处兰州以北,宁夏以西,至此,套寇、庄浪威以东大、小松山之地。至此,松寇及海寇轮番为患,遥相呼应,陕西士卒遂疲于奔命矣。”

张顺闻言,顺着洪承畴的指示,大致能看出来此地位于甘肃和宁夏之间,像一颗楔子顶入到两镇之中。这才明白,为何“松寇”能和“套寇”、“海寇”两者并列。

若是真让游牧部落占据此地,三者相互呼应,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陕西边患愈发严重。

“及万历中,经过‘湟中三捷’,彻底肃清海寇之患,朝廷遂出兵大小松山之地,一举荡平此寇,边患遂平。”洪承畴继续说道。

“而此处‘松寇’在时,三寇遥相呼应,而甘肃、宁夏、延绥三镇又互不统属,实难协调。”

“而彼时陕西镇守、巡抚高居西安省城,遥不可制。卒有虏来,乘其虚旁,则猝不及防。”

“故而命陕西巡抚、总兵驻扎固原,以扼其要害,调动三边四镇兵马御敌。久而久之,陕西镇遂化为固原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