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章:袁绍之死(中)(2 / 3)

子给送走了。

袁绍之所以不公开,为的就是坚定守军的抵抗之心,可他不知道的是,这点反成了苏烈攻讦他的借口。

“主公,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负责镇守北门的审配,和负责镇守西门的萧衍,并肩走进来,手中还拿着一张写满了字的大纸,正是苏烈所写的《告渤海百姓书》。

“主公,秦军用弓箭,还有投石车,投放了大量的这种信笺入城。”

说着,审配将手中的的纸张递给袁绍,并凝重道:“散的全城到处都是,而百姓也是一传十十传百,再不加以遏止的话,恐怕全城百姓都知道了。”

袁绍紧皱起眉头,而接过纸张后一看,顿时瞳孔猛地一缩。

“告渤海百姓书:

>

袁家一门,四世三公,深受大汉国恩。

然袁氏本初,不思报国,反而拥立伪帝,是为不忠;

为一己之私,毁袁家数百年声誉,是为不孝;

为一己之利,强拖全城百姓参战,是为不仁;

蛊惑全城百姓死守,却偷偷送走子女,是为不义;

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人人得而诛之……

另外,袁本初多有苛责百姓,天下各地均变法分田,唯赵一国继续实施旧制……

今王师已兵临城下,破城已在旦夕之间,还望渤海军民回头是岸,莫要继续被袁绍贼子蛊惑,王师只诛袁绍一人,绝不殃及无辜……

献上袁绍首级者,赏万金,封关内侯……”

“嘭……“

袁绍重重的将诏书砸在案牍上,怒喝道:“攻心之计,攻心之计啊,苏烈贼子,好生歹毒。”

书中除了大骂袁绍的品性外,还直至赵国最脆弱的软肋,那就是没有推行新田制,百姓没有从新田亩制度中得到好处。

黄巾起义时期天下百姓反汉,大汉朝廷为了安抚民愤,仿照《天国田亩制度》而推行新法,下方的各州郡后实施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其中要数秦昊曹操变法最为彻底,而袁绍则最是敷衍。

袁绍出身大汉最大的世家,天生站在世家这一边,哪怕是他想,也不可能为了百姓,而损害世家的利益。

袁绍虽没有推行新法,但在他的大力治理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