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6章:李泌献计赵匡胤,蔺相如临终荐田单(2 / 5)

的,不只是在帮曹魏,同样也是帮赵宋。

可让赵匡胤感到无语的是,晋鄙明明干的是件好事,可却反而遭到国内的文官弹劾,并且还列举出了多项罪状,而且每一条还都说的像是那么回事。

赵匡胤也不是**,自然不会在这等关键时刻,干出自断臂膀这种蠢事,所以不但没有责罚,反而还嘉靖了晋鄙,并且向西平增派了一万守军,以表明自己力保晋鄙的态度。

在赵匡胤表态之后,宋国内部的弹劾之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搞的都好像是事先有预谋一样。

这让赵匡胤不得不怀疑这次的弹劾,其实是宋国的亲秦派在背后发力,只是一番调查后反而查到自己的好二弟头上,这才放弃了继续追责的打算。

现在秦魏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节点,曹魏在颍川已损失了近半兵力,想靠五万大军想在十几万秦军的进攻下守住许昌城,单靠魏军来说难度确实有点太大了。

赵匡胤不能再坐看曹魏败下去了,因为魏国再输下去的话宋国就也要倒霉了,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帮魏国守住许昌。

可宋国如今也是内忧外患,不把薛仁贵的十几万大军解决了,实在无力分兵支援其他呀,但许昌又不得不救?

一时间,赵匡胤也不禁陷入两难境地。

此时,赵匡胤反而羡慕起曹操来,毕竟曹魏的地理位置这么差,曹操麾下都有荀攸、程昱、范蠡、陈宫、曹刿五大军师。

反观宋国,无论是地理、人口、财富,都在魏国之上,可真碰到解决的麻烦事时,却连个给他出主意的人都没有。

赵匡胤麾下也有三大军师:赵普、阎象和申公豹,但赵普在援明大军之中,申公豹被曹操给借游说魔门去了,如今三位谋士中只有阎象在他身边。

倒不赵匡胤觉得阎象不好,而是和那些天下顶尖的谋士相比,阎象的能力显然还差了一些,就比如这次葛陵之战阎象就没有看破蔺相如的算计。

一念至此,赵匡胤又不禁嫉妒起曹操来,他要是有曹操的五大谋士效忠的话,对上秦军肯定不会拉胯到这种程度。

阎象看出了赵匡胤的烦恼,他虽也想出出主意,但奈何自身能力有限,实在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于是就向赵匡胤荐才,让其他人来帮赵匡胤出主意,而他所举荐的人正是世称“李邺侯“的中唐名臣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