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郑大人,请听我把你绕出去(1 / 4)

待崔承允端着一锅面,重回衙门的时候,面条的确已经成了坨坨了。

好在大家伙儿都又冷又饿的,也不嫌弃什么了,把锅子往炭火上一放,再这个分一点儿那个舀一勺的,哪怕是坨坨,也给吃了个底朝天。

夏安茹给带的十多个饼子,也都分了个精光,夏兆丰还不忘给崔承允介绍,这饼子是他们家女儿和媳妇新做的烤饼子,里头加了鸡蛋羊奶,而且因为是烤出来的,所以比蒸出来的馒头更耐放。

特别是夏天,馒头两天就坏了,这烤的饼子,放个四五天都没事儿。

其实,这玩意儿严格算来,应该算是个粗粮面包,但是比不上后世的面包那么蓬松喧软。这玩意儿吧,放的时间久了,说不定还能带着它上阵杀敌。

这烤饼,简直就秉承了老姚家干粮的一贯传统,不过因为加了鸡蛋羊奶,在火上烤了烤,或者直接泡水喝,味道比老姚家啥都没加的扔得死狗窝头要好不少。

崔承允话虽不多,但却就着茶水两吃了三个烤饼,用行动证明了这个饼子确实还挺不错的。

他说这烤饼比他们军中伙夫做的,要强不少,还让夏兆丰给蓉姨和夏姑娘带句辛苦了。

干粮能做到这种味道,还加了鸡蛋羊奶,价格也不贵,的确不容易。

其实做这个干粮生意,也的确比夏安茹他们想象的要难一些。

这事儿也不仅仅要有厨艺,还得要点儿本钱和关系。

毕竟四万个饼所需要的面,那也不是一点两点,关键还要长期稳定供应,在这种全大荣朝粮食都不怎么富裕的情况下,每月要稳定供应这么多粮食,不是大粮商基本办不到。

可夏兆丰他们也是初来乍到,哪儿认识什么大粮商?去泰平城的铺子里问,人家都说不能保证次次都供得上,价格也会随时调整。这事儿,姚蓉差点儿觉得要黄。

还是夏安茹提醒夫妻俩,做人不用那么耿直,该找关系的时候,就该找找关系。

于是夏兆丰,就惦记上了季宗林,季州牧。

好在他跟着郑智明,在季宗林那里刷过好几次存在感,熟知如何能准确快速的逮到季大人,季大人呢,为了怕麻烦,也愿意给郑智明点儿面子,帮夏兆丰点小忙。

所以夏兆丰在季大人的牵线搭桥下,认识了肃州最大的粮商,向太初。

而这向太初呢,是北安王妃乳母的儿子,算是北边比较大的粮商了。他虽然跟南方的巨贾不能比,但是手里头囤的粮食资源可比一般的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