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哥哥一直都是苏辙的软肋(1 / 3)

此时,已经是后半夜,想起妻儿苏辙哪里睡得着。

起身来到院中,苏辙折下了一根树枝当做长剑,在月光下练起师父教的墨门剑法。

苏辙身高体长,剑法行云流水。

主殿中,赵顼起身,透过门缝看见了苏辙的身姿。

李宪走过来服侍,赵顼急忙叮嘱:“不要惊扰苏相国,下去罢!”

“官家有事就喊下臣。”

李宪会看事,识趣地退了下去。

打开殿门,赵顼走了出来。

苏辙立马停下,躬身致歉:“对不起,微臣打扰到官家休息!”

赵顼笑了:“三郎,你今日做了父亲,一下子就得了三个孩子。我知道你一定会兴奋得睡不着。”

不是兴奋,更多的是亏欠,不过苏辙对着赵顼说不出。

赵顼拿出了自己的宝剑:“三郎,用朕的这把剑舞一遍完整的剑法给朕瞧。”

赵顼只当是朋友间的请求,而在苏辙那里便是帝王的命令。

三十多岁的苏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剑法的领悟和熟练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月光下,苏辙在院中树影间腾跃,翻转,剑气如虹。

赵顼看得很认真,等到苏辙收剑,他还忍不住鼓起掌来,像个小小的迷弟。

诚然,苏辙一直都是赵顼敬仰的对象。

从九岁那年第一次认识苏三郎起。M.

两人并肩坐在长廊之下,赵顼感慨:“三郎,你可还记得当年永安王叛乱之时。你也守着我,咱们彻夜谈心。一眨眼,都过去十多年啦!”

苏辙道:“那时的官家年纪虽小,却很果敢坚定。”

回忆了往日的情谊,赵顼忽然话锋一转:“三郎为何把孩子都留在了杭州。”

苏辙心脏微微一缩,淡然道:“我和文姬都很忙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杭州风景秀丽,自古就多风流人物。加上我哥哥在那里,千年古韵熏陶,又有哥哥教导,对孩子的成长是最好的。”

赵顼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是相思之苦难熬。”苏辙道:“哥哥任职将满,很快他就要回京述职,我们一家人也就能团圆了。”

“苏轼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我打算让他做密州太守,把治理杭州的经验都带过去。为免奔波劳累,朕允许他不用返京,直接去密州上任。”

赵顼的话让苏辙很是错愕。

这个决定是苏辙万万没有想到的。